鼓樓的主梁、梁、面都是由威望很高的長輩挑選的,木材優良、厚實、高低均勻、年代久遠,可以作為鼓樓的建築材料。未經事先標記,不得取用其他材料。可見,標杉自然是“杉海”之王。據傳說;鼓樓二字的意思應該是侗寨的古鼓樓。所以有鼓就有樓,有樓就有鼓。後來,人們習慣稱它為鼓樓。鼓以樺木為體,取名“樺木鼓”,置於鼓樓頂端。在侗族歷史上,每當有重要問題討論、訂立契約、抵禦外族官兵騷擾時,都要敲鼓號召群眾。從村裏的“頭人”到樓裏敲鼓,鼓聲會響徹村裏的山谷,人可以很快集中起來。妳不能什麽都沒有就上樓打鼓。
鼓樓下端呈方形,四周有長凳,中間有壹個大火坑;樓前是全村人逢年過節的娛樂場所。每當夏天炎熱的時候,男女老少就來這裏乘涼,寒冷的冬天,就來這裏圍火,唱歌彈琵琶,講故事。侗寨有坐鼓樓的習俗。尤其是春節期間,村村通聚在鼓樓廣場,演奏蘆笙和《多爺》,以歌取樂。或以傳統侗族民間故事為題材,自編自演侗戲,登臺演出。
根據清朝雍正年間記載的資料,侗族人“埋巨樹使樓高數尺,歌者夜宿其上……”。侗族鼓樓建築是獨特的民族文化符號和象征。有侗族的地方就有鼓樓,只有侗族村寨有鼓樓,才算侗族村寨。鼓樓是侗族人民娛樂和儀式的公共場所,是侗族多元文化的載體。董鼓樓壹般建於明末清初,尤其是清中葉。建造鼓樓的主要立柱和橫梁需要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挑選,才能作為建造鼓樓的材料。建築頂樓的中央是壹面樺木牛皮鼓。每當有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和訂立合同時,就敲鑼打鼓號召群眾。
鼓樓建築為木質四柱塔結構,多柱支撐,八角密檐。“神奇建築師”由杉木制成,配有壹根桿子、壹支筆、錯綜復雜的瓜梁和鬥拱柱。不用釘,不用鉚,連接無縫,壹點都不差。它堅定嚴謹,百年風雨不倒。更難得的是神奇的單柱式鼓樓。為了裝飾和防腐,鼓樓的外額頭塗上粉末或塗上白色石膏,以描繪龍鳳鳥獸、古今人物和侗族人民生活方式的油畫裝飾圖案。琳瑯滿目,栩栩如生。形式生動,內容豐富。
鼓樓是侗寨老人教歌、年輕人唱歌、年輕人學歌、老藝人傳歌編侗戲的集中地。侗鄉被稱為“歌的海洋”,名副其實。侗族大歌不僅曲調優美,而且形式緊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潑多樣,尤其是合唱中多聲部自由和諧的出場,在我國各民族民歌中並不多見。侗族大歌是在大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深受廣大侗族人民的喜愛。從外觀上看,侗族鼓樓是壹種極具視覺效果的建築。建造良好的鼓樓在屋頂上有壹系列葫蘆形的尖端,像尖塔壹樣刺穿天空。中間是層層建築,形似寶塔。建築物的屋檐壹般有六邊形、八邊形和四邊形。六邊形俗稱“六面倒水”,每個突出的配水部位都有壹個角。它的重檐層層疊疊,從上到下,壹層比壹層大。鼓樓底部,多為方形,四周有大而結實的長凳,供人休息。中間是壹個大的方形或圓形壁爐。從基本輪廓和整體形式來看,鼓樓造型最顯著的特點是在不偏離杉樹原型的基礎上,融合了漢族多層寶塔密檐的造型,形成了下大上小的塔形。鼓樓造型的第二個特點是高密度的雙檐疊加塔身。這就是董鼓樓與漢重檐塔的明顯區別。鼓樓形式的第三個特點是侗族鼓樓在重檐數量上是單數。最少1層,最多21層。這是因為侗族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