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潑水節,傣族還有關門節、開門節、花街節。
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壹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
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壹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蔔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兩人就相約到鳳尾竹下荔枝叢中,姑娘解下腰間的秧篾飯,掀開青翠的芭蕉葉,只見噴香的糯米飯用鮮花汁染成了壹半金黃壹半鮮紅,以芭蕉葉相隔壹層又壹層盛滿豬脊肉、油炸幹黃鱔、腌鴨蛋等美食。兩人壹起吃著,說著情話。吃完秧蔑飯,提親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擴展資料: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有126萬余人。
傣族有傳統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壹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壹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
傣文書法是以傣文字體為表觀內容,以最初時的火炭筆、白泥巴筆以及後來的“列占”(鐵錐筆)、蕨筆、鋼筆和毛筆為表現工具的壹種線條造型藝術。
傳統傣文書法有“多溫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頇”、“多洛谷”、“多麻環折”、“多南簾奪”等六種書體,傣語把它們統稱為“南贊賀折”,意即“六種技法”或“六大形式”。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境內新出現了“折篾形”、“貓閉眼形”、“方體形”、“疊壓形”、“雞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繞圈形”、“金花吐絲形”等眾多流派、風格各異的優秀傣文書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