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反映了所有眾生對已知和未知世界的想法和看法。它是由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共同認識形成的,帶有時代的烙印。
懸棺葬是古代壹種奇特的埋葬形式,被理論界學者稱為“上古之遺跡,人間之奇跡”。博人為什麽是少數民族?怎麽約會?他們為什麽要把棺材吊起來,用什麽方式把沈重的棺材放在高高的懸崖上?仡佬族的懸棺仍然籠罩著壹層神秘的面紗。
永善縣是我國西南地區懸棺分布較廣的地區之壹。2005年,我和同事先後去了佛曇、黃驊等鄉(鎮),懷著壹種朝聖者的心情,沿著河流和峽谷,尋找失落的博文明。據實地考證,目前已發現永善仡佬族懸棺,包括佛曇順河二社水巖懸棺、黃家溝懸棺、黃龍潭懸棺。
黃驊僰人懸棺位於黃驊中心集鎮東南約2.3公裏的橋灣大河溝附近,“韓暉”石刻西南約250米,海拔560-640米。現場有6個木樁和16個洞。據觀察分析,這裏曾經至少有10口棺材。由於年代久遠和風雨侵蝕,棺木已經破敗不堪,只剩下洞和釘在懸崖上的木樁。遺址占地約250平方米,距地表下部10余米,高數十米。
至於僰人的主人,壹般認為是春秋以前生活在四川南部和雲南東北部的僰人。然而,根據歷史記載,近1000年後生活在四川南部和雲南東北部的廖白和仡佬族也有懸棺習俗。元代李京的《滇略》和明代周汝成的《燕陵略》都記載:“死而有棺,不葬。妳把它放在壹個山洞裏,最高的會到幾千英尺,或者面朝河不蓋。”從這個角度來看,懸棺可能是廖白和嵇老人的作品。永善當地人把懸棺稱為“白子墳”。看來,懸棺確實與廖白有關,但沒有歷史考證。
關於懸棺葬的起源還有壹個傳說:古時畬族始祖王盤虎娶了高辛帝的三公主為妻,生下三男壹女。全家搬到鳳凰山打獵種田。因為盤瓠王生於星辰,不能生也不能死,所以死後他的兒孫用輪子和繩子把棺材放在鳳凰山懸崖峭壁的山洞裏。
其後裔繼承下來,形成了古代畬族的懸棺葬習俗。畬族的“她”字,在古代寫成“魯”字,也包含了這個故事的意思:在鳳凰山,壹位偉人去世後,他的棺材被車輪吊在懸崖洞穴裏埋葬。
埋葬方法
佛教沙灘吊棺葬的棺蓋板為圓弧形蓋板。據考證,盛行於我國南方的圓弧形棺槨蓋板始於元代。懸棺葬始於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終於明末。由此可以推斷,永善懸棺葬的基本斷代應為元代至明末。
關於如何把懸棺放在懸崖上,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壹種是繩吊法;二是聯合堆鋪法;第三種是階梯法;四是用土造山的方法。
黃人懸棺上方的巖石上有壹排從左下到右上的樁孔。黃人的懸棺的吊葬法是要鋪上接樁,放好棺後要把棧道拆掉。但布丹順江二社懸棺的地理位置非常明顯,就是用繩法、接樁法、梯法很難把成百上千的棺材放進懸崖的石縫裏。元代李京的《滇誌》說:掛棺後,越高越好,先倒者吉祥,這應該是懸棺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