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儒家把個人的成長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在壹起,認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以天下為己任”(石楠?《孔修遠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德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陽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俠》是壹部優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這些教材有助於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養他們積極向上、努力為國家、民族和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謂“仁者,愛人”,就是把別人當成和自己壹樣的人。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超越自私的本性,去關心、同情、尊重他人。這種良好的品格正是我們教育所追求的: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關心他人,履行對社會的責任。
第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孔子說“學而不厭”,強調學無止境。他告誡學生們“十之八九立誌學”(政治),“幾十年來,氣忘了飯,愁忘了愁,不知老年將至”(旁白),“知我所知者為知,不知所不知者為知”(政治),並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蜀二》)。教師要讓學生理解這些語言的深刻含義和古人的學習精神,讓學生感受到壹些東西並內化為自己的行動,努力學習,努力追求。
第四,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孔子在學習方法上提出了學與思並重的原則,強調思維在學習的基礎上的作用,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政治而言),意思是只重視學而不思考可能會被知識的表象所欺騙;只註重思考,不註重學習,可能會因為懷疑而更加危險。這種學與思並重的原則,使學生認識到思維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重要性,使他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敢於創新和質疑。
五、學以致用
子曰:“誦詩三百首,授之以政,不可達;使它無處不在,而不僅僅是正確的;雖然很多,妳覺得呢?“就是說讀三百首詩,給他政治任務,他卻完成不了;派他去四國,不能獨立處理;就算讀的再多,又有什麽用呢?言下之意,教妳三百首詩的目的是讓妳有能力完成政治任務,有能力派出使節應對四面八方。這說明他認為學以致用,教育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現代教學中,這種思想體現在課外的航模、計算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興趣小組活動,以及暑期的社會實踐調查中。因此,教師要註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總之,儒家思想的精華是我們中學教育的寶貴指導思想,教育者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
作者:貴州省貴陽市第十四中學
(編輯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