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元宵節民俗的起源與傳承

元宵節民俗的起源與傳承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壹個大節日,所以它在人們的心目中非常重要。也恰逢春節後的第壹個月圓之夜。壹月叫壹月,夜晚叫“曉”,所以叫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相傳文帝平定叛亂後繼位,平定叛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因此,從那時起,每天晚上正月十五,漢文帝會出去到宮裏與人民壹起玩,所以這壹天被定為元宵節。後來漢明帝下令元宵節要燒燈籠,也叫“燈節”、“燈會”。相傳正月十五是天官的生日,所以又叫“上元節”。

自古以來,元宵節的主要民俗就是吃元宵、看燈籠、猜燈謎。明清時期,婦女也織網。鄭永雄Xfrb有“過橋摸燈”的習俗。舊社會,正月十六晚上,婦女們穿上白綢衫,手拉手成群行走,走在前面,上香開道。其他女性緊隨其後,稱之為“經歷各種疾病”,稱之為“活該”。據說過橋的人可以保持腰腿壹年不生病,健康長壽。過了橋,女人還要去各種門口摸大門上的銅釘,稱之為“適合男人”,生男孩。

元宵節之際,朝廷會張燈結彩,官員放假,宵禁解除。人們可以通宵旅行去看燈籠。這個節日從漢代的壹天,唐代的三天,宋代的五天,到明代的十天,從65438+10月8日到17夜。白天的城市和夜晚的燈光非常壯觀。所以元宵節叫燈節,因為點燈和看燈籠是這個節日的主要內容。正月十三開燈,十四日試燈,十五日關燈,十七日稱殘燈或停燈。在明代,北京的燈籠市場位於東城區燈市口。那時候燈光和城市是壹體的。元宵節的晚上,燈市口整條街都擺滿了珠寶、玉器、日用品等東西,除了兩邊的商戶很多。清代燈城分立,“城”屬琉璃廠、靈佑宮。“燈”設置在內城東部和地安門周圍的四個牌樓。清末民初,正月十五在地安門、什剎海制作冰燈,深受百姓喜愛。所以正月十五過元宵節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歷史上很多。

以前“燈籠”和“燈謎”是分不開的。有燈籠的地方就有燈謎,所以叫“燈謎”,俗稱“打燈籠打老虎”。在元宵節的晚上,謎題通常會貼在燈籠上或掛在繩子上,猜對的人會得到獎品。有些商店還掛著燈籠,並特別標明。

雖然元宵節的歷史習俗還保留著,但它的節日氣氛和文化內涵早已被商家的元宵節沖淡了。今年元宵節的民俗活動相對較少,只有壹個來自四川的在朝陽公園舉行的大型燈會,壹個在民族飯店舉行的燈謎,壹些在市區各個文化館舉行的燈謎,還有壹個在郊區舉行的大型燈會和花展。

  • 上一篇:如果人類的身高降低100倍,人類還能統治世界嗎?
  • 下一篇:八極拳的概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