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肆意詆毀儒學的保守傾向和復古主張。須知,正是頑強的“保守性”使儒家文化歷經數千年而本色不變,既沒有被“胡化”,也沒有被“佛化”,甚至沒有被強大的西方文化所“洋化”,從而使儒學成為未來人類文明的選項之壹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中國歷史上的種種變革,無不帶有強烈的儒學印記和復古痕跡——套用德國哲人雅斯貝爾斯所的話說,就是中國的每壹步前進,無不回到自己的“文明軸心時代”汲取智慧和力量。
質而言之,儒學的保守和復古,把傳統作為源頭活水,回應時代挑戰和解決現實問題,是壹種“寓進步於保守”和“化創新於復古”的獨特的文化發展模式——港臺新儒家稱之為“返本開新”。在今天,復興儒學同樣需要“返本”和“開新”並重,但宜首先強調“返本”:
首先,近代以來儒學的整體思想架構通過“打倒孔家店”等運動而被肢解地七零八落,儒家大義隱而不彰、晦而不明,所以復興儒學必須首先恢復和重建儒學的價值觀念和義理體系,亦即要有壹點兒“保守性”和“復古性”,寧可做到“片面的深刻”,也不能籠而統之、含糊其辭。比如,徐進先生認為儒家主張“以道德取代政治”,這是壹種誤解。因為儒家認為“徒法不能自治”,因此要為桀驁不馴的政治戴上道德的絡頭,否則即會“有治法,無治人”——現在的法律並不少,但缺少的是遵守法律的道德心!
其次,鑒於今天不少知識分子束書不讀就妄發議論,所以復興儒學需要熟稔古代經典文本,斷不可人雲亦雲或郢書燕說,否則就會出笑話。徐進先生引“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為孟子言,或即壹例。因為這句話明明是孔子所說,且意思絕不是“精英適用於道德說教而大眾適用於利益誘導”,而是“明於大義者道德高尚,暗於私利者品味低下”——因此,人人應該明於大義而祛除私利,以便使自己成為壹個道德高尚的人!
“返本”不是盲目的“復古”,而是誌於回應現實的難題。在中國學界,不少人認為“西學”泛濫是儒學面臨的最大困境,所以復興儒學的關鍵就在於回應“西學”的挑戰。不可否認,諸如道德沈淪、人際疏離、社會失序、文明沖突、生態失衡等問題,在起源上確乎由“西學”的全球性擴張所引起。但問題是,它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通病。因此,儒學的任務不是回應中國的現實,也不是回應“西學”的挑戰,而是回應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同問題!唯有這種大胸襟,才能成就大事業!
近代以來,儒學的創新往往被理解為援引西學改造儒學或者“儒學西學化”,這壹做法頗有問題,因為倘若成功,亦是西學的成功;倘若失敗,則是儒學的失敗。況且,如果“西學”中有好的東西,我們不妨奉行“拿來主義”為我所用,不必勞神子另辟新徑,非要從儒學中開出“科學和民主”來。儒學能否復興的關鍵,取決於自身能否為化解人類難題提供不同於其他文化的、獨具特色的思想資源,這也是時代賦予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