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也稱為青年節。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日期不固定是因為清明節既是節日又是節氣。二十四節氣是24個特定的時刻,而不是24個特定的日子。壹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是365年。2422天,歷年是365天,所以每年會多0。2422天,4年積累的0。9688天,差不多壹天,所以公歷有“閏年”制,每四年的2月29日多壹天。延期的結果是壹個節氣的時間提前到前壹天,所以節氣的日期會改變,但日期差只會在3天以內。所以,清明在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間。清明,中國是春光明媚,草木蔥蘢,百花盛開的季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清明節作為壹個節日,不同於純節氣。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和季節順序的象征,而節日則包含壹定的習俗和活動,具有壹定的紀念意義。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間節日之壹,去年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對不起,餐館在哪裏?牧童指杏花村。”寫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西方節日文化“入侵”中國,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每到聖誕節來臨,大街小巷都是鮮花盛開,無數的聖誕老人在各種商業場所微笑著迎接我們。酒店、餐廳、酒吧、歌廳因為聖誕節而爆滿,商家也是收獲金蛋,鼓起來。看看情人節。玫瑰芬芳,巧克力到處誘人...
不幸的是,在聖誕節,當我們祈禱和平或狂歡時,我們的青少年正在遠離傳統節日。所以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要從每個節日開始:元宵節、植樹節、清明節、端午節、教師節、中秋節等等。,並找到適合孩子的節日慶祝方式,多講講節日的由來和習俗。我相信他們還是會很喜歡傳統節日的。當然,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
從清明節開始,我不想全盤否定或禁止西方節日,但我不喜歡西方文化節的入侵,讓我們年輕壹代忘記了祖先留下的傳統文化。這絕不是保守。倡導節日的傳播和保護,是對我們民族歷史的壹種傳承和保護。現代中學生應該首當其沖,繼承發揚。只有尊重和保護傳統節日,才能更多地了解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更加愛國,才能成才,才能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