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像很多人想的那樣,牛是勤勞的,即使辛苦,也不哼哼。
正因如此,很多先賢可能會感到愧疚,特別寫下了很多和牛有關的故事,似乎可以稍微彌補壹下虧欠。先說幾個例子。
故事壹:弦高。
公元前628年,鄭國的君主死了,新的君主繼承了王位。野心勃勃的秦穆公打算抓住這個機會搞點破壞。派大將孟、西蜀、白率領四百輛戰車,準備偷襲滅鄭。次年二月,主力來到滑國境內,被鄭國商人打了。商人帶著十二頭牛,準備去外面賣,卻在秦軍遇到了遠程突襲,這時候他有幾個選擇:第壹,溜之大吉;第二,投靠秦軍,成為領導黨。沒有太多猶豫,這位商人選擇了壹個大多數人都沒想到的選項。他假扮成鄭國的使者,把十二頭牛趕到軍營,說是奉國君之命去當老師。
聽了這話,秦軍的將軍們崩潰了,他們自己的計劃已經被看穿了,所以他們不能偷襲。他們只好怒氣沖沖地回去,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了非常弱小的滑國(所謂的春秋大戰也毫無意義)。
這個商人的名字叫高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閑大師的故事。
十二頭牛拯救了壹個國家作為禮物,太不可思議了!
可惜大部分養尊處優的鄭都相對沒用。很難力挽狂瀾,因為鄭出了那麽多偉人。太可惜了!
網絡圖片
故事二:自貢贖人,魯茲收牛。
春秋時期,魯國有壹條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國外當了奴隸,別人來贖,回國後可以在國庫裏報銷相應的費用。有壹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了壹個魯人,卻不肯用公款報銷。孔子嚴厲地斥責他:“妳是英雄,妳是快樂的。從此以後,在國外做奴隸的魯同胞就要倒黴了。”如果妳接受了國家的補償,並不會使妳高尚的行為褪色;而妳不肯拿錢,別人拿錢也不好,不拿錢也難受。估計以後沒幾個人願意贖人了。都是妳小子的錯!"
還有壹次,孔子的另壹個弟子魯茲救了壹個溺水的人。為了感謝他,對方送給他壹頭奶牛,魯茲欣然接受,沒有拒絕。孔子高興地表揚了魯茲,說:“妳小子能做事,將來魯國人都知道要勇敢。”
這兩個故事都記載在魯的《春秋》裏。在我看來,十有八九是編劇當時編的。但是,這兩個故事太有道理了,我不厭其煩地重復了壹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