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有:
(1)進行價值管理。內部審計人員從經濟性(最低的成本)、效率(資源的最好利用)、效果(最佳的結果)三方面關註公司的資源使用情況。
(2)企業信息系統的審計。通過內部審計判定公司信息系統是否為報表編制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否有有效的內控制度降低錯報、漏報的風險。
(3)開展項目審計。內部審計對具體特定項目進行審計,例如建立新的信息系統、開設新的生產加工區等。內部審計負責鑒定項目的目標是否能實現,項目是否按計劃有效的運行,並從運行項目失敗教訓中總結經驗等。
(4)進行內部財務審計。這是內部審計部門傳統上的主要工作領域,例行性的檢查編制財務報表的財務記錄與支持文件,以減少錯誤與舞弊事件的發生;對財務數據進行趨勢分析等。
(5)開展經營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對采購、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經營部門開展經營審計,檢查與復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以進壹步提高業績與改善管理的建議與對策等。
其重要性
1.保證企業內部約束機制的建立健全,企業的健康發展。
處於市場經濟中的企業,隨時隨地都在經受著來自市場無窮變數的考驗,外部激烈的競爭逼著企業要抓管理,約束不規範行為。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憑借專業的技術和方法。
可通過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審計,督促企業遵守國家財經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及時發現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積極為領導和有關部門當好參謀助手,防止和制止違紀違規和違反企業規章制度行為的發生,或使已經發生的問題及時得以糾正和處理,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健康有序地運行和發展。
2.防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測試和評價,及時發現存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並借助其專業手段分析評價風險程度。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這種風險預警器作用,能夠讓企業決策者和經營管理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或者使風險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有效地維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管理,保護幹部。
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壹方面通過審計,使不少腐敗分子得以暴露,既純潔了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又使廣大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從中汲取了教訓;另壹方面又積極當好參謀,把好財經活動的關口,使有關人員特別是企業領導人避免或減少因不熟悉財經工作而不自覺發生的問題或錯誤;
再壹方面,日益廣泛地開展企業內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離任)審計,既客觀公正地評價了有關人員的經濟責任,明確了他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功過是非,又為人事部門提供了考察和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