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集中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和四川省涼山州。白族人自稱“白剛”、“白妮”、“白子”,中文意思是“白”。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命名為白。白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每年最大的節日,現在被命名為“三月街民族節”。還有“火把節”(又稱七夕節)等民族節日。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余人,以農業為主,以種植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勵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人的祖先是從朝鮮半島遷到中國東北的朝鮮人。朝鮮人民有五大節日,至今仍隆重慶祝。這五個節日分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朝鮮人民有尊敬老人的悠久傳統。早在李氏韓國(1392-1910),每年的9月9日就被定為老年人安慰日。
傣族:分布在雲南,人口654.38+0.02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竹橋顯示出獨特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孔雀舞,飯,潑水節。
傣族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早在公元壹世紀,中國史書中就有關於戴的記載。1949後根據傣族人民的意願命名為“傣族”。傣族人自稱“傣諾”和“戴亞”。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節日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壹年壹度的潑水節在傣族歷的六月舉行,是最大的節日,傣語稱為“桑幹畢麥”。屆時將拜佛,並大擺宴席招待僧人、親友,以潑水互賀。現在,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日的主要內容,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溫溫等地,人口251,000余人,以農業為主,兼營林業。鼓樓、於風橋和於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泡蘆笙,擋迎客路。
侗族起源於秦漢時期的“洛曰”。魏晉以後,這些部落壹般稱為“遼”,董人是“遼”的壹部分。現在主要分布在貴州和湖南。信奉多神教,崇拜自然事物。侗族傳統節日的日期因地而異,節日飲食常與宴會活動聯系在壹起。主要節日有婚嫁節、過橋節、牛節、吃年貨節、煙火節等。侗族人喜歡鬥牛,每個村子都有“水牛王”進行比賽。
漢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人口654.38+0.4億多,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廟會,舞龍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最初在中原被稱為“華夏”。後來逐漸與其他民族同化融合。自漢代起,稱為漢族。漢族最隆重的節日是春節,還有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漢族和其他民族壹樣,有豐富的節日食品。它往往將豐富的營養、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在壹起,成為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