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是中國西南邊疆壹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桑植等縣也有分布。
火把節是白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那天,男女老少聚在壹起祭拜祖先。通過拜火炬、點火炬、打火炬、跳火炬等活動,祝妳們豐收。節日前夕,全村豎起了約10至20米的大火堆。用松樹當桿子,綁稻草和松枝,扛壹面旗。旗桿是用壹根竹竿連接三根紙棒做成的水桶,意思是連升三級。
大理白族的日常飲食因當地的物產而異。白族人喜歡吃酸、冷、辣的口味。平壩地區的人以大米和小麥為生,山區的人以玉米和領養的孩子為生。常見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辣椒等。在白族的飲食習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魚、下關砂鍋魚、紅燒梅子、刻梅子、鉺塊、奶扇是比較有名的民族特色。白族人也喜歡喝焦茶。
白族的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在大理和其他中心地區,男子穿白色或藍色包頭,白色雙排扣衣服和黑色衣領,白色褲子和肩上繡有美麗圖案的包。大理女子多穿白大褂,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藍色寬褲,短腰繡絲帶,繡“百結鞋”,絞絲手鐲,指環。
白族人,雖然不如漢族人多,但在服飾和節日上也不如漢族人漂亮;但是,白族人民很幸福,很舒服。
評論| 45 26
舉報| 2013-04-05 14:46熱心網友可以盡快回答。
白族人民生活在美麗的大理壩子,壹個古老而開放的民族——白族。作為壹個白族人,我當然對白族人的情況了如指掌。白族稱自己為“白子”、“白尼”、“白幫”,其他兄弟稱白族為“勒摩”、“那瑪”。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白族先民就在以蒼山洱海為中心的大理壩子定居繁衍。在河邊的平臺上,我白族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了早期文明的稻作農耕文化,過著農耕捕魚的生活。商朝在到達西漢之前,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早期的白族人不是很偉大嗎?我們白族有自己的衣服,白族的衣服可以算是五十六個民族中最漂亮的了。請繼續閱讀。白族男子穿著白色雙排扣衣服,黑色衣領和藍灰色褲子。白族婦女穿著白色的右襯上衣,紅色,藍色和黑色的衣領和圍裙系在腰間的花。我們白族女人也帶“風花雪月”!不信妳看,壹朵美麗的金花穿著白族的衣服,頭上頂著壹彎月亮。美麗的花朵繡在這個月亮上。月亮上有壹堆堆白雪,月亮下掛著耳朵。風吹耳朵動,看起來像風。我們白族人有自己的節日。我們白的節目可以說比韓的節目豐富多了。除了春節、端陽節、中秋節,白族還有自己的節日,如火把節村,舉國歡慶;各村寨慶祝的主要節日;還有集市,比如三月街、魚壇集市、廟會、騾馬集市。比漢族富裕嗎?我們白族也有自己的洞經和古樂。我們白族的洞經古樂源於壹定的信仰和禮儀,所以看起來古樸典雅。白族是壹個古老、開放、自強、樂觀、自信的民族。我為我的國家感到驕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