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

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

1、生活習慣方面:遊牧民族身居塞北苦寒之地,因此在困苦環境中鍛煉了極強的耐力和蠻勇精神。他們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騎馬狩獵為主,飲食也是以肉類為主,等於每人從小進行軍事化訓練,加上部落間沖突是生活的常態,因此拼搏精神和戰爭技巧滲透遊牧民族的肌體,成為其靈魂的壹部分。相對於農耕民族的安寧靜謐和溫順,遊牧民族的強悍就顯而易見了。

2、遊牧民族經濟落後,沒有文明基礎。因此為了生存發展,必然向農耕民族所占據的富裕文明之地進行騷擾或侵略征服。遊牧民族作為進攻方以騎兵為主,在野戰中對農耕民族的步兵有優勢,再加上戰術技巧和雄才大略的領袖的指揮,可以戰勝組織不那麽良好或者指揮官愚蠢懦弱的農耕民族的軍隊。

3、戰爭能力方面,遊牧民族全民皆兵,全軍騎兵,機動力很強,可以全線騷擾農耕民族的邊境,令其防不勝防;其軍隊補給完全依靠在敵國境內搶劫擄掠,因此不存在後勤問題,所以攻擊性和持久性很強。

農耕民族則完全兩樣,兵民分開,普通群眾沒有經過戰鬥訓練,壹般沒有很強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軍隊編制龐大,步兵居多,後勤完全依賴後方補給,因此國防力量造成的經濟負擔很重。由於要防守漫長邊境線,因此兵力比較分散,很難短時間集中,因此作戰限制很大。在抵抗遊牧民族的侵略中,往往只能憑借堅固城池作消極抵抗,至於追擊反攻就很困難。

4、精神方面:遊牧民族以戰爭為生活的主要方式和目的,以強者為榮,因此戰鬥意誌和戰鬥力很強。其政策指導也壹貫以入侵和征服為主,因為別無選擇。農耕民族擁有燦爛的文明,政策上以守成為主,在強盛時可以抵禦甚至臣服遊牧民族。但是平靜生活容易滋生安逸享樂的思想,促成全民族的腐化墮落和血氣的弱化,因此衰落中的農耕民族戰鬥力和戰鬥精神往往遠不如遊牧民族。在與遊牧民族的戰爭中,衰落中的農耕民族的軍隊往往壹觸即潰,甚至全面投降叛變。

  • 上一篇:DirectX 11.1的更新目的
  • 下一篇:剛起步的企業如何解決招工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