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二分法
凱恩斯理論
傳統經濟學把經濟理論分為兩部分:經濟原理和貨幣原理。凱恩斯不同意這種二分法,在批判它的同時,他提出了自己的新二分法。他說:把經濟學分成兩個方面:壹方面是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另壹方面是貨幣理論。我認為這是壹個錯誤的劃分。我認為正確的二分法應該是。壹方面是單個行業或制造商的理論和給定數量的資源在不同用途之間的分配和報酬的理論,另壹方面是作為壹個整體的產出和就業的理論。凱恩斯的二分法實際上是主張將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這種二分法對後來的經濟學影響深遠。
有效需求原則
凱恩斯經濟學的核心是就業理論,就業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有效需求。在凱恩斯之前,劍橋的經濟學家,如庇古,把失業分為兩類:摩擦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被認為包括了所有的失業。凱恩斯接受了傳統經濟學中的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兩大類。不同的是,他提出了第三類失業:非自願失業。凱恩斯對有效需求的定義是,總需求函數和總供給函數交點處的總需求值稱為有效需求。
就業壹般理論概述
凱恩斯經濟學的解釋者迪拉德對就業的壹般理論進行了抽象,並繪制了圖表。
傳統經濟學的價格理論認為,貨幣數量的增加是價格水平的決定因素,貨幣數量的增加會直接影響價格水平。凱恩斯的價格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對價格水平沒有直接影響,而是直接影響利率水平。根據凱恩斯的觀點,貨幣數量的增加與物價水平之間有幾種不同的情況:(a)當貨幣數量增加時,只要存在失業,物價就不會受到影響。(b)當貨幣量增加時,壹些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彈性變小,而另壹些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彈性仍然很大。這時候增加產量就會遇到壹系列的“瓶頸”。(c)當達到充分就業的最後臨界點時,增加貨幣供應將直接影響貨幣工資和價格。從長期來看,貨幣量的變化對物價水平的影響不是壹個純理論問題,而是壹個歷史結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