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劉易斯轉折點的概念被提出

劉易斯轉折點的概念被提出

W.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發展經濟學的領軍人物、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發表了壹篇題為《無限勞動力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劉易斯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型。在他看來,經濟發展過程就是現代工業部門相對於傳統農業部門的擴張過程,這種擴張過程將持續到傳統農業部門沈積的剩余勞動力完全轉移,直到壹個城鄉壹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出現(劉易斯的第二個轉折點就在這個時候到來,傳統部門的邊際產品與現代部門的邊際產品相等,二元經濟完全解體,經濟開始進入新古典體系中所說的二元經濟狀態)。此時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是新古典學派確定的均衡實際工資。

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兩個階段:壹是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此時勞動力過剩,工資取決於維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二是勞動力短缺階段,傳統農業部門的剩余勞動力被現代工業部門吸收,工資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率。從第壹階段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過剩變為短缺,相應的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勞動力工資水平開始提高。經濟學將第壹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交匯點稱為“劉易斯拐點”。

1972年,劉易斯發表了壹篇題為《關於無限勞動力的思考》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劉易斯提出了兩個轉折點。當二元經濟的發展從第壹階段轉向第二階段,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向短缺。這時由於傳統農業部門的壓力,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開始上漲,第壹個轉折點,“劉易斯第壹個轉折點”開始到來。在“劉易斯第壹拐點”到來,二元經濟發展到勞動力短缺的第二階段後,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農業剩余進壹步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壹步釋放,現代工業部門的快速發展足以超過人口增長,該部門的工資最終會上漲。當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的邊際產品相等,也就是說,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水平大致相等時,就意味著已經形成了壹個壹體化的城鄉勞動力市場,整個經濟包括勞動力的配置已經完全商業化。經濟發展將結束二元經濟的過剩狀態,開始向新古典學派所說的二元經濟狀態轉變。這時,第二個轉折點,“劉易斯第二個轉折點”開始到來。顯然,“劉易斯第壹轉折點”和“劉易斯第二轉折點”的內涵是不同的,都具有象征意義。前者的到來為後者的實現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後者的意義是決定性的。與費景漢-拉尼斯模型中的三階段劃分相比,該模型中第壹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渡點為“劉易斯第壹拐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過渡點為“劉易斯第二拐點”。

  • 上一篇:臺灣冬季捕魚技巧
  • 下一篇:剪紙是寶貴的傳統文化,它都有什麽用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