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節儉的傳統,美德的故事。

節儉的傳統,美德的故事。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壹個美麗的談資。他壹直主張勤儉建國,要求“壹切招待必須是國內的,必須節儉樸素,不能鋪張浪費,缺乏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朱光亞同誌曾回憶過壹個故事:1961 65438+2月4日,召開專門委員會,審議當時二機部的壹個方案。會議從上午壹直持續到中午,周總理邀請大家共進午餐。餐桌上是壹大盆白菜豆腐煮的丸子,周圍是幾碟鹹菜和芝麻餅。周總理和大家在同壹張桌子上吃飯,吃同樣的食物。這個故事到目前為止聽起來很有教育意義。

今天,隨著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壹些同誌頭腦中的節約意識逐漸淡化。現實生活中,喪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作風的情況並不少見。但是,有些同誌不同意。在壹些人看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過去戰爭年代、艱苦歲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現在條件和環境都變了,提倡這個已經過時了。有些人認為,是否艱苦樸素是個人生活中的小事。吃喝玩樂不妨礙大局。沒必要把它看得這麽嚴重,這麽嚴格。也有人認為,現在人們註重生活質量和溫飽質量,國家也提倡和鼓勵消費。“慷慨支出”是對國家經濟建設的貢獻。這些認識與* * *制作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符。

崇尚節儉、反對奢侈、艱苦奮鬥,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壹貫堅持和倡導的優良作風,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當時,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吃的是粗糧,穿的是繳獲的降落傘做的背心,住的是簡陋的窯洞。他感慨地稱贊這是* * *制作者身上存在的“東方魔力”,並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正是靠著這種力量,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在國民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同誌高瞻遠矚地要求全黨同誌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黨的十六大閉幕後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書記處的同誌到革命聖地西柏坡學習考察,號召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牢記“兩個務必”,帶頭艱苦奮鬥。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初期需要堅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也需要堅持。應該看到,雖然中國在現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它仍然是壹個發展中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長期奮鬥。即使我們國家小康富裕,但是我們國家人口多,自然資源相對不足,不允許我們坐享其成,白白浪費。積少成多,鋪張浪費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許在壹首500字的詩中寫得好:“不可疏於節約,積少成多,壹粒米如珠,壹碟菜不容爛。”“雖經濟有限,萬和十石,涓涓成河,沖破東海岸。”水滴匯成河,米粒匯成籃。可見節約是壹種強大的節約!事實證明,奢靡之風盛行,享樂主義盛行,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沒有希望。

  • 上一篇:為中秋節制作燈籠。
  • 下一篇:北流永豐廣場構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