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區域經濟發展指標有哪些

區域經濟發展指標有哪些

市場開放度、外資引進度、資源留存度、國家幹預度是區域經濟評價的四大衡量指標。區域經濟發展是壹門經濟學理論(發展經濟學),首先由西方發展起來。 區域經濟是指在壹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以壹定地域為範圍,並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經濟活動,經濟活動又總是在壹定的地理區域內進行的,經濟區域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區域經濟作為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壹個重要課題,它具有嚴格的內涵:在壹個自然環境、人文條件基本相似的地理區域內,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以實現最優化的發展。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1、特定的地理區域;2、資源條件相同或相似;3、人文社會條件基本相同;4、經濟活動的方式及特征具有連續性和壹致性;5、區域內形成統壹、有序、健康的市場。在我國現階段,研究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壹)我國是個大國,經濟區域眾多,條件千差萬別,因而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狀況有差異。怎麽使各地區都發展起來,區域經濟活躍,整體效益高,就是發展經濟學要研究和很好解決的關鍵問題。區域和產業是不可分的,區域經濟發展起來必定會帶動壹批產業發達起來。還要通過建立全國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把各區域聯結起來,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才能把整個國民經濟搞上去。

(二)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地區差距大,總體發展水平低,而且發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征。中國要完成工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歷史重任,也是實現現代化這壹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其任務相當艱巨。經濟發展應該是我們完成這雙重歷史使命的重要壹環。實現現代化應是壹個分階段、有計劃、有步驟的過程,到21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的宏偉目標。

(三)新時期中國最根本的特征是改革開放。中國正處在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發展區域經濟,縮小地區差距,不僅對於實現現代化,而且對保持穩定,維護祖國統壹,再樹強國形象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 上一篇:北京中聯國際血管瘤研究院專家介紹
  • 下一篇:華嚴洞的安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