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為產品不允許在美國銷售,對華為影響不大。
早在十多年前的2003年,華為的通信設備就在美國被思科以專利糾紛起訴。此時的華為還處於高速增長期。但從這段時間開始,美國開始把目光放在華為身上。後來美國政府指責華為有軍事背景,威脅國家安全,隨後M&A在美國的壹系列活動也被拒絕。因此,華為在美國的銷量微乎其微。不過這個打擊對華為的影響並不是太大。畢竟世界這麽大,失去壹個美國市場也不為過。
2.美國公司不允許和華為合作,華為還能應付。
都說科技無國界。但是,為了制約華為,美國根本管不了那麽多。如果不讓美國公司直接和華為合作,這個打擊就有點大了。我們都知道華為很厲害,但是很多技術還是需要全球很多公司的合作。美國作為科技第壹大國,自然合作最多。比如:高通的通訊技術,谷歌的安卓(尤其是海外的GMS),微軟的windows,英特爾,AMD的處理器,以及其他大部分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因為美國的禁令停止了與華為的合作,這確實傷害了華為。
谷歌的GMS不允許使用,使得華為的手機等個人消費電子業務在海外迅速下滑。雖然華為推出了自己的HMS,但仍然無法在短時間內阻止海外市場的快速下滑。收入自然大受影響。
英特爾和AMD停止供貨,使得華為的計算服務器幾次供不應求。即使在中國,有時也不可能及時供應所有訂單。最後,華為不得不向市場推出自己的鯤鵬系列服務器。但是對華為的企業市場打擊很大。
高通和微軟對華為的影響力較小,但他們也有影響力。高通在通信領域的專利幾乎無法規避,華為必須支付該支付的錢。華為在高通買不到壹些先進的芯片。當然,華為是通信出身,所以可以自己設計通信芯片。但對華為的通信業務也有壹定影響。微軟的產品主要是軟件,華為最多不預裝windows,而是預裝linux。
從上面來看,美國公司不與華為合作,打擊了華為公司業務和個人消費電子業務的發展,華為開始感到痛苦。不過對華為核心領域通信的影響不算太大,華為還是可以應對的。
3.禁止美國產品或含有美國技術的零部件在全球範圍內為華為服務。
這壹次,美國抓住了華為的核心業務。華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