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南宋新的農業生產工具

南宋新的農業生產工具

這壹時期的農具主要有如特點:

壹是高效。這壹時期出現了壹些功效較高的農具,如中耕用的耘蕩和耬鋤,收刈用的推鐮和麥釤、麥綽、麥籠,灌溉用的翻車和筒車等,這些工具中,不少應用了輪軸或齒輪作為傳動裝置,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二是省力。這是指減輕勞動強度或起勞動保護作用的農具,如稻田中耕所用的耘蕩、秧馬、耘爪等。

三是專用。這就是分工更為精細,更為專門化。以犁鏵而論,有镵與鏵之分,“镵狹而厚、唯可正用,鏵闊而薄,翻覆可使”,故“開墾生地宜用镵,翻轉熟地宜用鏵”,“蓋镵開生地著力易,鏵耕熟地見功多。北方多用鏵,南方皆多用镵”。王禎《農書》把镵與鏵的特點、適用範圍說得很清楚。除镵和鏵外,開墾蘆葦蒿萊荒地有專用犁刀,北方汗澤地春耕有專用的“刬”,又有“劐子”套在耬足上專用於與播種相結合的淺耕。又如水田的平地作業,育秧田用平板和田蕩,本田用耖。直播稻田苗期的除草,江淮地區有專用的“輥軸”。麥田出現了專用的收獲工具等等。

四是完善。如在犁轅與犁盤問使用了掛鉤,使唐代已出現的曲轅犁進壹步完善化。又如在耬車的耬鬥後加上盛細糞或蠶沙的裝置,可使播種與施肥同時完成,即所謂下糞耬種。

五是配套。北方旱作農具,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基本配套,此時進壹步完善。南方水田耕作農具,唐代已有犁、耙、碌碡和礰礋,宋代又加入了耖、鐵搭、平板、田蕩等,就形成了完整的系列。此外,還有用於育秧移栽的秧繩、秧彈、秧馬,用於水田中的耘蕩,拐子,用於排灌的翻車、筒車、戽鬥等,南方水田農具至此亦已完整配套。在東北地區,也有適用於起壟的趟頭和適於壟作中播種用的竅瓠等配套的農具。這壹系列的特點表明,中國傳統農具發展至此,已臻於成熟階段 。

在傳統農具日益完備的同時,人們還在動力上作文章,以應付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不測,是有應急農具的增加及水力和風力的利用。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牛耕以來,牛就成了農民的寶貝,同時也與上層統治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唐朝時人們便已認識到“牛廢則耕廢”的道理 ,與此同時,由於中國的農業結構以農桑為主,農桑的發展卻導致畜牧業的萎縮,加上天災人禍,畜力的缺乏反過來又困擾著農桑的發展。於是人們在積極保護耕牛的同時,同時又積極研制壹些在缺乏耕牛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進行耕作的農具。這裏我們要提到的有唐代王方翼發明的“人耕之法”,宋代推廣的踏犁和唐宋以後開始流行的鐵搭。

  • 上一篇:茶壺十大經典款式
  • 下一篇:印度傳統文化已經失傳了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