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獨特風俗是:
1、撣塵
小年這壹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幹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竈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壹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2、祭竈
即祭送竈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竈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竈,竈君神像,貼在鍋竈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壹家之主”。中間是竈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
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竈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竈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竈王的嘴甜,光說好話。
3、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壹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壹年比壹年提高。
4、爆竹
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壹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
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藥制成的鞭炮。
5、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致美觀的`飾盒裏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壹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