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爐盛行於漢代和魏晉。後來,這種帶有高聳爐蓋的博山爐逐漸演變為固定式香爐。後世有仿,各有所變,留下了各式各樣的博山爐。博山爐之前雖有煙化爐,但不像博山爐那樣特點鮮明,應用廣泛,影響深遠。所以博山爐常被視為香爐鼻祖,“博山”、“博山爐”常被稱為香爐。
西漢初期,漢武帝以前,有很多香爐是專門用來燒香的。尤其是在南越(今兩廣),香更受歡迎。但是用的香爐大多造型很簡單。相傳漢武帝愛香,信道教。道教五祖傳說東海上有壹座仙山,名叫“博山”。漢武帝立即派人模擬傳說中的博山情景,制作了壹個異形香爐博山爐。早期的博山爐多為青銅爐,也有鍍金或錯金(錯金是壹種金銀鑲嵌的工藝)裝飾的高級器皿。
博山爐有爐蓋,而且高聳陡峭,雕刻成起伏的山形。山上有龍、白虎、玄武巖、朱雀等靈異飛禽走獸,還有各種神仙人物模擬童話。承盤下儲熱水(藍湯),溫潤清香,也象征東海。爐腹燒香時,卷曲的香煙從鏤空的山形中散落出來,纏繞在爐體周圍。再加上水汽的蒸騰,就像壹朵雲纏繞在海仙山周圍,呈現出非常生動的山海形象。
漢武帝以後,博山爐還是很流行的。據記載,漢武帝稱帝時,博山爐上還刻有劉的題詞:“賈為王,山石如山;過泰華,承銅盤;其中有和朱顏。”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時,長安著名工匠丁慢曾經制作了壹個非常精美的九層博山爐,上面雕有珍禽異獸,“窮則靈移自然”(丁慢還制作了壹個比較有名的“被子裏香爐”,其原理與現代航空陀螺上的萬向支架壹模壹樣)。
博山爐盛行於漢代和魏晉。後來,這種帶有高聳爐蓋的博山爐逐漸演變為固定式香爐。後世有仿,各有所變,留下了各式各樣的博山爐。博山爐之前雖有煙化爐,但不像博山爐那樣特點鮮明,應用廣泛,影響深遠。所以博山爐常被視為香爐鼻祖,“博山”、“博山爐”常被稱為香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