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壹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壹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繁衍是人類的本能,原始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希望能夠人丁興旺。而要做到這壹點,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極其困難的,因此,人們將生殖繁衍視為神秘現象,甚至對性器官頂禮膜拜。這種生殖崇拜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影響極大,對舞蹈的發展自古至今也有深遠影響。生殖崇拜在原始氏族有其奇特的表現形式,即兩性同體。幾內亞和卡麥隆的土著葉考依人,埋葬時,使用雙面人,黑色壹面代表男性,白色壹面代表女性。我國丹東後窪新石器遺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陶塑人頭像,壹面為男像,壹面為女像。此外,青海樂都柳灣三坪臺出土的人面陶壺也有男女同體的塑像。直到距今3000年的新疆呼圖壁巖畫也有男女同體的石刻畫。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後窪雙面人等物的出現,說明中華民族原始哲學的核心——陰陽相合生萬物的哲學觀念已經誕生。學者趙國華把八卦的起源與西安半坡的魚紋聯系起來(見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6080~5600年)在本世紀50年代出土了繪有人面魚紋(人面魚頭合體)的彩陶盆。1972年,陜西臨潼姜寨也出土了繪有雙體魚紋和蛙紋的彩陶盆。半坡(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先民將魚作為女陰的象征,實行生殖崇拜,對蛙也是如此,因之而舉行魚祭,以求生殖的繁衍(因為先民意識到魚生殖力強),含魚的彩陶盆即魚祭的祭器。由此,趙國華推導出了“八卦方位圖”“河圖”“洛書”。這是壹種嶄新的獨辟蹊徑的見解,這為研究生殖崇拜文化與舞蹈文化的關系提供了壹條重要的思路。錢玄同很早就提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時代的東西。‘乾’與‘坤’二卦是兩性生殖器的記號……”山東高蹺中青蛇、白蛇執棒而舞是男根的變相,而蚌舞則為女陰的變相。河南淮陽人祖廟(祭伏羲女媧)保留《挑花籃》祭人祖舞蹈,其中的“剪子股”表現交尾。廟內有壹處圓孔,名子孫窯(象征女陰),供求子的人去撫摸。而雲南劍川石窟的自然裂縫,被白族稱為“阿秧白”,也是女陰的象征,撫摸以求子。新疆呼圖壁縣大型巖畫,在120余平方米的畫面上,滿布不同大小的男女人物形象數百人,他們大都作著有規律的舞蹈動作,幾乎均為裸體,男性露出男根和睪丸,五指上舉叉開(先民以五為極數,祈求多生育),有的男女同體。女性有的舞蹈,有的疊壓在男子身上或作交媾動作,這是壹幅祈求人口繁衍的大型巖畫。在廣西融水苗族中流傳著生殖器崇拜的習俗和舞蹈,春節必演《芒蒿舞》,芒蒿為怪面人,演出時要戴木板雕成的怪面,由七個或九個男子扮演芒蒿,隨著鼓聲,芒蒿們越跳越激烈,故意追逐女青年,並作性交的象征動作(覃桂清《苗族古代的生殖器崇拜》)。其他民族中也有同類習俗舞蹈的遺存,如白族的“繞山林”、彜族的《撮襯姐》、瑤族的《黃泥鼓舞》、黎族的“三月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