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簡介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簡介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

緣起

1998年開始,詹石窗教授主持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工作。在保證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有目的地突出道學研究的特色。多年來,廈門大學的道學研究者先後作為主要骨幹參與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道教史》、《中國道教思想史》(詹石窗為副主編)的課題研究,主持的主要項目有: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符號學》; 教育部十五規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與中國養生文化》; 教育部十五規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生態學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道教生態思想研究》(第二負責人)。

道學研究者出版了《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易文化傳統與民族思維方式》、《道教與女性》、《道教術數與文藝》、《道教與戲劇》、《道教文學史》、《南宋金元道教文學研究》、《鐘呂仙脈與丹道養生》、《三玄與丹道養生》、《道教醫學導論》、《晚明自我觀研究》、《中國儒學史論》等系列論著。經過多年努力,廈門大學已獲得以「道學」為側重點和特色的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5月15日,經廈門大學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批準成立「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該中心由凱勝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三清慈善會理事長黃勝得博士任名譽主任、著名道教研究專家卿希泰教授、臺灣高雄文化院蔡文院長任高級學術顧問。詹石窗教授為研究中心主任,蓋建民教授、馬良懷教授、郭金彬教授為副主任。研究中心聘任海內外從事道學研究的壹批專家擔任專職或 *** 研究人員。

研究方向

中心將道學置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來開展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是:

道學與科技文化研究。道學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深遠影響,而且滲透於科技文化的諸多領域,為西方漢學界所密切關註。中心側重研究道學與科技文化的關系,尤其是探索道學與醫學養生的關系,發掘其現代價值。 道學與閩學關系研究。所謂閩學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幹、以朱熹學派為核心、並且融合了佛道文化諸多內容的壹個道學流派。中心努力探討朱子學所蘊含的心性哲學、自然哲學思想等,並且由此延展於整個閩學的範圍,考察閩學的發生、發展與佛學、道家文化的密切關系,註意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 道學與民俗文化研究。無論是道家文化、還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文化都深深地滲透於傳統家族教育、建築習俗之中,從閩北到閩南,從族譜到學堂,我們都可以找到道學的印記。在現代生活中,道學的影響依然存在。可以說,整個民俗文化都流淌著道學的血液。在港澳臺以及海外華人的觀念習俗中也能夠看出道學的巨大影響力。故而,中心註意開展道學與民俗文化的相關研究。

1997年至2003年,在臺灣中華大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和賴宗賢社長的統籌下,出版了12輯道教文化研究學術輯刊《道韻》。2003年起,與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香港蓬瀛仙館聯合主辦《道學研究》學術期刊。

  •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應用。
  • 下一篇:為什麽先是有母系社會,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了父系社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