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者,止也,人止集也。亭子是中國的傳統建築,起源於周朝。建在路邊供行人休息、納涼或欣賞風景的亭子,壹般都是沒有圍墻的開放式結構,頂部可分為六邊形、八邊形、圓形等形狀。因其造型輕盈,選材自由,布局靈活,在園林中被廣泛應用。
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蘭亭鎮朱蘭山腳下,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聖地。現存蘭亭為清代重修,以曲水為中心,周圍有鵝塘、鵝塘亭、尚流亭、小欖亭、渝北亭、華牧亭、遊君廟等,精致古樸,是不可多得的園林傑作。
鵝塘亭是壹個三角形的亭子,上面有壹塊石碑,上面刻著鵝塘和鵝這兩個字,是王羲之的親筆傳世。他的兒子補充了池和子。壹碑兩字,父子結合,村民傳為美談。這是壹個有14個角的石亭,裏面有兩個字的石碑。愛晚亭位於湖南嶽麓山夏慶豐峽谷。創建於1792,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
遠離寒山,石徑斜斜。在白雲生,有些人會停下來坐在楓林裏直到很晚,霜葉在二月的花中是紅色的。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瑯琊山旁。始建於北宋李青七年(1047),因唐宋八大家之壹歐陽修寫《醉翁亭記》而得名。
牌坊
牌坊起源於由望柱連接的大門,即“烏頭門”,其直接譜系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的李芳坊門。在唐代,中國所有的城市都采用李芳制度,城市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形道路分成幾個方形的居民區。這些住宅區在唐代被稱為“房”。
房是居住區的基本單元。方與方之間有壹道墻,墻中央有壹個門,方便通行,叫方門。後來因為門沒有太大的作用,就留下了這種形式,所以民間漸漸稱之為牌坊。
每座牌樓都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和象征意義,而這些內涵和象征意義主要是通過牌樓上雕刻和繪畫的各種圖案來隱喻表達的。此外,牌坊裏還有“方眼”。以顯示這個牌樓的對象和原因,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人們的生活觀念、封建禮教和傳統道德觀念的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