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陶器以泥質陶為主,其次為混砂灰陶,少量混砂紅陶和混砂褐陶。在這壹時期,常見的器皿形狀有烹飪器皿、水壺和甑、食物器皿、豆類、壺和盤子,以及容器、甕、壺和罐。此外,專用於隨葬品的陶器出現在商代晚期,在春秋時期有很大發展。有模仿青銅禮器的鍋碗瓢盆,還有壇子、豆包等。
在春秋時期,陶器的形狀主要是平底器皿和三腳架,有少數繞足器皿。春秋時期陶器的裝飾紋樣比較簡單,主要是粗繩紋和瓦片螺旋紋。可見春秋時期陶器的品種不僅減少,而且裝飾圖案也很單調。這是因為當時陶器手工業的主要力量是用來生產和發展更先進適用的原始瓷器的。戰國時期的陶器可分為兩類:日用陶器和明器。早期日用陶器的形狀與春秋晚期非常接近。只有到了戰國中期,陶器的形狀才有了明顯的變化。沙灰色陶器和泥質灰色陶器仍然是最常見的陶器,還有少量沙紅色陶器和棕色陶器。其中,變化最大的是竈具。
2.東周漆器有哪些新發展?
東周漆器大多有鮮艷的彩繪,圖案有:各種幾何圖案和幾何鉤紋:模仿青銅器的圖案;雲紋和變形雲紋:動物紋和植物紋;關於舞蹈、狩獵和射擊的生活繪畫和故事繪畫:天文圖像。
繪畫的技法是單線畫和平面畫。繪畫工具主要是畫筆。漆器有紅、黑、白、藍、棕、黃、綠、金、銀等十余種顏色。繪畫時,深色用漆塗,淺色用油塗,稱為油彩。油的成分是桐油。漆器的鑲嵌技術在東周時期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除了傳統的蚌類之外,銅和金銀鑲嵌物大多用作鑲嵌材料。比如山東沂水春秋墓出土的壹把鑲有金殼和浮雕金箔的漆勺。
戰國時期經常發現漆器上貼有金箔。金箔被剪成各種圖案,有的用針做圖案。嵌漆技術的另壹個重要發展是在薄板木胎等物體上加銀箍或銅箍。這種漆器最早見於戰國中後期,部分銅箍上有金銀交錯的花紋。金屬箍的作用不僅僅是加固漆器,還可以華麗的裝飾漆器。這代表了戰國時期漆器鑲嵌和金銀雕刻的高度成就。
此外,春秋以後,漆器上增加了銅鋪頭、合頁、蓋鈕等金屬配件,起到加固和裝飾的作用。當時官方漆器作坊在戰國漆器生產中占有很大比重,大致有兩種:壹種是由各諸侯國政府直接管理和控制;另壹種是地方政府管理的漆器手工業,如成都、鹹陽等地由政府管轄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