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可不能像現代人壹樣能來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人們出行方式本就受限,加上道路不通,路上常有強盜,出行時常擔心小命難保。若古代人出遠門常最短十天半月,長則數年,而且需要有完全的準備,因此有了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
當然,有了出行的理由就要開始做準備了,首先要進行占蔔,選擇良辰吉日出行;接著就要祭祖,因為不確定還能不能回得來,加上需要祖先的保佑;接著需要辦踐行宴,親朋好友在路邊為行人舉行的敬酒道別儀式。最後,就可以安心上路了。
那麽古人都是用什麽交通工具的呢?
首先是步行:因為拜訪朋友等等原因步行出門,路上道路艱難,所以古人相對現在來說比較重視朋友感情。
車馬:戰國以前,馬是專為拉車用的,壹般來講沒有無馬的車也沒有無車的馬。到了戰國時代,胡服騎射,從匈奴學會了騎馬,後來慢慢興盛起來的。古代人不僅用馬拉車,也有牛車,相對於馬車來說牛車更為平穩,更為廉價。東漢中期以前,牛車都被視為低級別的車輛。當然也有驢車,驢車壹般用於經濟實力較差的人家。古代人乘車以左方為尊,中間是趕車的,右方是陪乘。
但戰車更有不同,若是主帥,則在中間掌旗,趕車的在左面,右面是保鏢。壹般的戰車中間是趕車的,左邊拿弓箭,右面拿矛。千乘之國說的是有千輛戰車,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壹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計100人。商代以前多是兩匹馬拉車,晚期則是四匹馬。左右最外側的叫做驂馬,中間的叫做服馬。主要動力還是兩匹馬:中間的服馬,至於驂馬則是控制方向的。
至於專為有壹定地位和經濟實力的人的交通方式則是轎子。和車馬相比,轎子更為平穩、舒適。另外可以體現乘轎人的身份地位。因此有了更加嚴格的等級制度,大致分為官轎、喜轎、民轎和魂轎。官轎的規格、擡轎人數有嚴格限制。喜轎是傳統婚禮上接新娘子去丈夫家的轎子。民轎則類似於現在的出租車,收費的。魂轎是供死者乘坐到冥界報到,壹種是往生者長孫乘坐,第二種是往生者使用,此種給往生者用的魂轎最後都要燒掉。轎子的最大缺點就是速度慢,只適合短距出行。
陸地上的交通工具大致就是這樣,到了水上則需要船。木船開始依賴人工劃槳,我國祖先早就使用起了獨木舟和筏。並且壹直領先於世界各國,秦漢時代,秦始皇就組織過壹支能運輸50萬石糧食的大船隊。唐宋時代技藝更為成熟,造船上已廣泛使用了榫接釘合的木工藝。到了明代,中國出現了鄭和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但這些技術因為海禁,日漸消散,後期落後於西方。
至於其他的,類如地行術、縮地成寸、騰雲飛行、五行遁術、神行太保戴宗的神行術太過厲害,平常人接觸不到,就不提了。
以上。古人的出行如此艱難,卻忘不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們現代人又有什麽理由宅在家裏?多出去看看我國的大好河山,生活更加美好。
歡迎和小特聊聊妳有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