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令尹、太宰、長史、禦史大夫、相國等。
1、令尹
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壹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壹身。
令尹主要由楚國貴族當中的賢能來擔任,且多為羋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數外姓之人為令尹(吳起、黃歇、李園),實不多見。
2、太宰
太宰是中國古代官職,在不同的朝代職責和地位不同。“宰”作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責任是總管王家事務。
西周時開始設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領。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王治理國家。”
其中六種典籍是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見當時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或丞相。
但後來由於王室的衰落,太宰這個官職的重要性在春秋時期下降了許多,以致於被排除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後太宰壹職被停止使用。
3、長史
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壹,但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長史最早設於秦代,當時丞相和將軍幕府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或幕僚長。
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稱作將兵長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將兵長史),除此之外,邊地的郡亦設長史,為太守的佐官。
其後魏晉南北朝時州郡官員底下多設長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設立長史官,名為刺史佐官,卻無實職。
但大都督府的長史則地位非常高,相當於上州刺史,甚至會充任節度使。明清時代的長史設於親王、公主等府中,執管府中之政令。
4、禦史大夫
秦代始置,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沿置,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秩中二千石 。
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設三公,改大夫為大司空。東漢又改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禦史臺。“侍禦史之率”的名義改屬中丞。
晉以後多不置禦史大夫。唐復置,專掌監察執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為臺長。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將禦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禦史大夫遂廢。
5、相國
相國,起源於春秋晉國,稱之為相邦,是戰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戰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的第1個相邦是樛斿,秦國最後1個相邦是呂不韋(秦國呂不韋)。
呂不韋被免職後,嬴政認為相邦權力過大,於是暫時廢除了相邦職務。漢王劉邦即漢王位後,又重新設立相邦職位,後代為避諱改稱相邦為相國。
漢朝第1個相國是韓信,然後是曹參第1次任相國、傅寬、蕭何第1次任相國、樊噲、周勃、蕭何擔任,蕭何第2次任相國死後,曹參繼任。
曹參第2次任相國之後,暫時不設相國。呂雉死後,他侄子呂產擔任相國,呂產之後直到東漢中期,壹直無人擔任相國職務,直到東漢末年董卓就任相國。相國名稱成為蕭曹二人代名詞。
百度百科——太宰
百度百科——令尹
百度百科——禦史大夫
百度百科——長史
百度百科——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