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包羅萬象的那種。我國古代的玻璃從技藝上來說既有從陶器青銅器而來的傳統工藝,也有從異域傳來的吹制工藝;原材料既有鉛鋇矽酸鹽玻璃,也有鈉鈣矽酸鹽玻璃;類別上有瓶、罐、杯、鼻煙壺、筆架等,甚至連清朝時期官員朝帽上的裝飾都是玻璃所作。風格上則是小清新文藝範十足和華麗典雅並存。既有供給於王公貴族,也有容身於平民闔閭之家的。
真真是姹紫嫣紅。
那麽究竟什麽是玻璃呢?
玻璃原誕生於兩河流域,是最早發明的矽酸鹽材料之壹。在歷史上曾經和黃金、寶石等物品壹樣昂貴。我國對玻璃這壹材料有多種稱呼 , 璆琳瑯玕? 、?琉琳? 、?流離? 、?琉璃?、?玻璃?等,見諸於《尚書》、《山海經》等,是天然玉石和人工制造的玻璃的?統稱?。考古報告中常根據其透明度分別定名為? 玻璃?、? 琉璃? 和?料器?等。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國家寶藏中的越王勾踐劍?
那把陪伴勾踐歷盡滄桑,臥薪嘗膽,見證著滄海沈浮的亂世春秋的絕世寶劍。
勾踐劍的劍格上鑲嵌的就是玻璃,又被稱為蜻蜓眼。
正如沈從文根據對中國古玻璃文物的考察在其《玻璃工藝的歷史探討》壹文中提出的那樣?中國工人制造玻璃的技術,由顆粒裝飾品發展而成小件雕刻品,至晚在2200年前的戰國末期已完成。?
那麽古代中國中國玻璃的文物究竟是自己本民族創造還是來自西方?
由於中國玻璃的體系劃分和西方有種種不同,歷史淵源上也各有異趣;兼西方的玻璃技術發明比中國早千年左右,而中國學者對古代玻璃的系統研究起步較緩。再加上中國確出土了很多來自異域的玻璃器皿。因此有部分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玻璃外源說。
那麽事實果真如此嘛?
當然不是。
據學者塞利曼(Seligman)考察與研究,發現在漢至唐出土的古玻璃(收藏品)的化學成分,主要為含PbO和 BaO的鉛鋇矽酸鹽玻璃。這與羅馬、埃及、波斯等地的古玻璃主要為含Na2O和CaO的鈉鈣矽酸鹽玻璃截然不同。
此外,中國古代玻璃的工藝也與西方有很大不同。早期的玻璃主要采用膜壓工藝,有學者猜測是從青銅器制造上引用而來。代表器物比如西漢早期南越王墓出土的平板玻璃。
當然中國玻璃制造也從西方汲取了相當多的營養。隋唐時期,西方玻璃的吹制工藝就傳入中國。
而這個十分好看的玻璃瓶就是中外合作的產物。
這件器型玲瓏剔透的橢圓形玻璃瓶是隋朝李靜訓墓的陪葬品。盡管該物采用了西方的吹制玻璃技術,但是若深探其中的原料的話,依然是中國本土特有的高鉛玻璃和堿玻璃。器形也依然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所謂外來說,倒不如稱之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
宋朝的《太平寰宇記》中就記載了幽州土產有玻璃。而幽州即現在的北京城。而清朝同樣也有位於山東博山和位於北京的琉璃廠,不僅生產殿瓦(琉璃瓦也是玻璃的壹種)還生產瓶罐等器皿。只是清朝玻璃的制造更多受到了西方的影響。玻璃廠的工匠多由西方的洋人組成。
那麽無論是中國傳統工藝下的玻璃器皿,還是受西方影響的玻璃器皿,正如李軍教授所言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蕞爾小物,卻蘊含著風光無限的大千世界。
而這些玻璃制品,滿載著當時人們的信仰、審美與記憶,跨越時空。而當我們今時今日觀看這些玻璃之時,自然就會升騰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