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面紋
青銅器上(商周)的獸面紋又稱饕餮紋,是各種現實或幻想中動物的頭部正視圖案。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梁為中線,兩側做對稱排列,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從形式而言,獸面紋代表哪壹種物象,反映了當時人們何種崇拜的內容,雖已無法準確推測,但有些紋飾從形式而言,在各種考古文化中都有反映,與古代歷史文化的融合和延續性是有壹定聯系的。例如以龍為題材的,就是青銅器的主要紋飾。
動物紋
為了在構圖上區別於獸面紋,由動物的側面或全軀形象構成的圖案另稱為動物紋。常見的包括虎紋、牛紋、象紋、鹿紋、兔紋、蝸身獸紋、蛇紋、龜紋、蟾蜍紋、魚紋、蟬紋等。
鳳鳥紋
包括鳳紋和各種鳥屬的圖案,形態婀娜而華麗。鳳紋的冠、軀體和尾部都有很多變化;鳥紋的軀體,大多只是壹個禽體的外形,沒有羽翅,有時因圖案結構的需要,有作長條卷尾形的,類似鳥首龍體。四羊方尊上的鳳紋和鳳紋方尊是殷墟晚期前段頗為罕見的紋飾,殷墟晚期獸面紋斝的雙柱是透雕花冠垂背的主體鳳形。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時,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開始大量出現,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時期更盛,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例如西周早期的壹件鳳紋尊,口沿下飾卷曲反顧的長鳥,頸飾立鳥,並有分解的鳥首、鳥尾形紋,腹部飾有相對顧首的鳳紋,各種鳳鳥紋形態各異,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