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塊冰心在玉壺裏”是壹種詩意的眼光,但人們總以為“玉壺”和“冰心”壹樣,指的是壹個人良好的品德,這是不符合實際的。“玉壺”有歧義,可以指酒壺、月亮、燈、滴水等等。把“玉壺”解讀為酒壺,既是推杯換盞時的戲謔,也非常符合王昌齡當時的心態。Sion充滿美感,陰郁的詩風,采用問答的形式,別具壹格。
“寒雨夜入吳連江”,煙雨籠罩著吳的江面,編織著壹張無盡的愁網。雨夜增添了秋天的蕭瑟,也渲染了離別的陰郁氣氛。那股寒意不僅彌漫在茫茫江水的煙雨中,也彌漫在兩個已經離開的人的心裏。“連”字和“金”字描寫的是連綿不斷的雨,從河雨傳來的動態,人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所以可以想象詩人因情而徹夜未眠。
然而,這幅水天相接的烏江夜雨圖,不也展現出了壹種極其崇高壯闊的境界嗎?唐詩中後期和婉約宋詞中,雨聲常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瑣事上。但王昌齡並沒有真正寫出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把連江之雨的聽覺視覺和想象力概括成吳,用壹大塊淡墨染出了許多煙雨,以極大的氣魄,烘托出“平淡明麗送客,楚辭孤山”的開闊意境。
壹大早,已經是黎明時分,辛漸即將登船返回北方。看著長江以北的遠山,當詩人想到行人很快就會消失在初山山外時,他感到孤獨。在浩瀚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然不僅僅是孤僻的楚山,浩蕩的江面本來就是最容易引起似水情懷的聯想的,唐人得到的名句更是數不勝數。
然而,王昌齡並沒有把他的悲傷寄托在那條隨朋友而去的河流上,而是把他的離別之情集中到了矗立在茫茫葉萍中的初山。因為朋友們回到洛陽就可以和親朋好友聚會,留在無棣的詩人只能像這孤獨的初山壹樣袖手旁觀河水,看著流水逝去。壹個“孤獨”字就像感情的導火索,自然引出最後兩句臨別贈言:“洛陽親友如相問,玉壺裏壹片冰。”詩人從晶瑩剔透的玉壺中捧出壹顆晶瑩純凈的冰心安慰朋友,比任何相思之詞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