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世界各地的節日習俗

世界各地的節日習俗

清遠

在舊習俗中,清明節的前壹天被稱為“寒食節”,但顧名思義,那天沒有火,幹糧是用來充饑的。這壹習俗在光緒元年(1875)以後逐漸廢止。清明節那天,在門戶前插上柳樹或桃枝,還插上綠葛藤、艾葉和茅草,以示驅邪。出門在外的男人必須回老家掃墓,俗稱“拜山”,同宗同宗去掃墓祭祖是習俗。男人,老的少的,都去墓地祭拜。祭祀時,晚輩到祖墳前修剪雜草,增土修墳,點上香,供奉祭品,祭奠以示緬懷,寄托哀思。祭祀結束後,放鞭炮,用骰子分肉或在墳前吃晚飯。

還有掃墓的習俗。死後第壹年,人們在春節前祭奠社(俗稱“停社”),第二年清明節前幾天祭奠社(俗稱“停清”),第三年清明節當天祭奠社。

英德

清明節是清明節。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捧著公雞、豬肉、香燭、鞭炮,等待祖墳祭祀。清明節,有吃艾草的習俗。

連州

每個男人和女人攜帶紙錢,香燭,鞭炮和煮熟的雞,鴨和豬肉等。,並爬山祭祖墳,俗稱“掛紙”或“拜山”。

陽山

民俗習慣在清明節前後掃墓祭祖,紀念先人。人們穿著便衣去掃墓和祭祀。有菜肴(雞肉、豬肉)、白酒、水果、紙錢、紙衣服、香燭、鞭炮等東西,還有鐮刀等。,為祖墳鏟草培土後,墓前敬酒,點香,燒紙錢,紙衣,放鞭炮,跪拜留念。

佛岡

清明節是悼念祖先的節日。家家戶戶的門楣前插上柳枝桃葉驅邪,艾葉當年糕,掃墓。掃墓活動壹般從清明節前的春分持續到農歷四月初八。

連山

壯族人過去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去祖先的墳墓,這被稱為祭祀。遠處的祖墳要到秋天才有人來看。建國前,祭祀費用由租糧從祖先購買的“公嘗田”收入中支付,建國後,按照每人收入統壹購買祭品。每年選舉1-3名理事(部分輪流),負責組織祭祀事件和活動,從祖宗開始依次祭祀。多戶人家的祖先壹壹祭掃。參加掃墓儀式的人,會有壹些祭品(糍粑、三藏、豬肉)在墳前冷食,剩下的帶回,按各房人數分給各家。富室,還邀請了“八音”隊來陵園助興。

瑤族人習慣在每年清明節前後去祭拜祖先。供品包括酒肉、香燭、紙錢,並剪下壹根綠葉的樹枝插在墳頂上,每年還會掛上紅黃白紙條。

連南牌藥

排瑤有壹年兩次掃墓的習慣。瑤族人掃墓叫“看紙”,分男女兩次。男人從正月十五到清明節前夕掃墓。女人掃墓是指已婚女人在清明節回父母家掃墓。

壹般豬肉、酒、米、糯米、香燭、紙錢留作掃墓之用。同時選擇壹些石灰粉覆蓋在墳頭上,在竹枝或芒柄上貼上五顏六色的紙條,插在墳頂上。每個後代插入壹個。外人看到墓上插了多少紙條就知道自己的後代少之又少。

男子“見紙”除了祭掃祖先或父母的墳墓,還聯合祭掃本姓的墓地。如果墓地子孫眾多,土地有“公賞”,那“公賞”就用來支付各種祭祀費用。兒孫們排著隊敲十幾十個銅鑼,到祖墳前祭祀,放土炮,放鞭炮,聲勢浩大,令人嘆為觀止。之後,他們在墳前宰殺豬和雞,壹起吃飯,以示團結和繁榮。即使沒有“公賞”行業,所有的兒孫都壹起去給齊新看。

女人回家上墳,僅限於悼念父母,帶上孩子,犧牲和男人壹樣。但是插入“見紙”就不壹樣了。壹個女兒插了9個分支,兩個女兒插了18個分支,以此類推。在三年之內的新墳裏,他們還得哭。所以,清明節前後,瑤山出現了那麽多“紙見”墓,遠遠望去像壹簇簇山花,初入瑤山的人無不感嘆為奇。

  • 上一篇:古老的舞臺承載著傳統的文化英語。
  • 下一篇:周口市計劃生育協會、川匯區計劃生育協會組織了“暖心行動”。如何評價這個活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