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2018年“歡樂春節”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舉辦,覆蓋壹帶壹路沿線53個國家和地區。* * *舉辦了上千場文化活動,涵蓋演出、廟會、廣場遊行、創意設計等多種形式。
3.此外,中國的文學作品、電視劇、綜藝也開啟了強勢出海的新時代。比如爆款國產劇《顏夕宮的故事》成功登頂谷歌2018發布的全球電視劇熱搜榜。壹年來,文化自信凸顯,中國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擴展數據:
我們有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出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基礎,為我們的文化自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有深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可以“增強中國人的骨氣和信心”,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親,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
如自強不息的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的責任感,犧牲精神,創新的創新理念,扶貧濟困的公德意識,“舍小家為國,舍小家為公”的價值理念,壹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此外,“天人合壹”、“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以人為本”、“民為國之本”的執政理念,“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爭兵權”、“和而不同”、“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和平思想。
“儒法結合”、“德刑互補”的治理思想和“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壹直是中華民族治理的思想源泉。就連我們努力建設的小康社會中的“小康”這個概念,也是出自《禮記》,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
這些傳承了幾千年的觀念,已經滲透到每壹個中國人的心裏,成為日常所用的價值觀,構成了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體現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是中華民族在生產生活中形成並代代相傳的。
核心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養氣平和、尊時守位、知常變、成事、立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