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也叫“浴佛節”,傣語叫“桑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也把這個節日稱為“上漢”、“上簡”。這兩個名字都來源於梵文,意為周轉、變化和轉移,意思是太陽在黃道十二宮運行了壹周,開始過渡到新年。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慶祝了潑水節。潑水節通常在傣歷六月中旬(農歷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壹。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拋擺、賽龍舟、浴佛、誦經、唱張哈、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蒙古那達慕大會
每年放牧牲畜肥壯季節的七八月份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壹年壹度的盛大節日。“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上有驚心動魄的賽馬、摔跤、令人欽佩的射箭、競技象棋和精彩的歌舞。大會開始前,男女老少騎著馬,穿著節日盛裝,不顧路途遙遠,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比賽,觀看。彩旗飄揚,馬嘶人民喜氣洋洋,平日裏寧靜的草原突然變成了壹座繁華多彩的城市。
三月三歌會
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會,也是廣西漢、瑤、侗、苗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漢族地區的城市玉林,近年來民間也自發舉辦三月三歌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三月三歌會響徹南流江。在三江侗族自治縣福祿苗族鄉,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都會舉行搶花炮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29屆民族傳統花炮節,是侗族鄉特有的傳統文化活動,已有300-400年的歷史。節日期間有傳統龍獅表演、蘆笙踩堂、侗族民歌、民歌、彩調、桂劇、侗鄉電影、侗戲、傳統評書、篝火晚會等多種表演。此外,還有千人飲茶、鬥雞、鬥鳥等表演,以及奇石展、民族服飾展、商品展銷會、董香油茶等美食展。與越南隔河相望的廣西防城區瑤寨高林村的瑤族同胞,每年3月3日都會舉行盛大的活動。熱情的瑤族人民嘰嘰喳喳地唱著歌,用芳香的米酒和特色的瑤族菜肴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廣西各族人民共同慶祝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