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壹池三山”是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為何要如此設計?

“壹池三山”是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為何要如此設計?

"壹池三山"是中國壹種園林模式,並於以後各朝的皇家園林以及壹些私家園林中得以繼承和發展。壹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話中東海裏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並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長生不老之藥,食之可長生不老,與自然***生。

神仙思想產生於周末,盛行於戰國。 戰國時,民間已廣泛流傳著許多有關神仙和神仙境界的傳說,其中以東海仙山和昆侖山最為神奇,流傳最廣,成為我國兩大神話系統的淵源。

先民認為海上有五山: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據《列子·湯問》:"其山高下周旋三萬裏,其頂平處九千裏,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裏,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節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壹日壹夕飛相往來者,不可勝數。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返。.......最後二山飄去不知蹤跡,只剩下方壺(方丈)、瀛洲、蓬萊三山了。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妄想長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數千人尋仙境、求仙藥。毫無結果,只得借助園林來滿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蘭池宮"時為追求仙境,就在園林中建造壹池湖水,湖中三島隱喻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啟發,漢高祖劉邦在興建未央宮時,也曾在宮中開鑿滄池,池中築島。

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東海裏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長滿了長生不老藥,住著長壽快樂的神仙。封建帝王都夢想萬壽無疆與長久統治,自從漢武帝在長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瑤池三仙山”開始,“壹池三山”就成為歷代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

頤和園昆明湖中有五座島嶼,其中藻鑒堂(壹說南湖島)喻蓬萊、治鏡閣喻方丈,鳳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園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瓊華島"是蓬萊,原在水中的"團城"和"犀山臺"則象征瀛洲和方丈。壹池指太液。太液池是壹個相當寬廣的人工湖,因池中築有三仙山而著稱。這種“壹池三山”的布局對後世園林有深遠影響,並成為創作池山的壹種模式。

壹池三山是中國傳統園林直至現代園林中表現最多的表現形式而且成為定制。

最早開創應用“壹池三山”疊山理水模式的園林是建章宮。

  • 上一篇:周記優秀提案300字
  • 下一篇:四十年代的傳統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