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前代的深厚基礎,唐道終於出現了。它繼承了中國刀的優良傳統,在吸收了百煉鋼和局部淬火的技術後,又增加了覆土燒刃和包鋼夾鋼的技術,形成了壹種新型的中國戰刀。
首先要介紹當時兩種先進的制刀技術,覆土燒刃和包鋼。
說白了,覆土燒刃是壹種局部淬火技術。基本方法是用準備好的土覆蓋刀刃硬度不高的位置,然後把劍加熱到特定的溫度。當熾熱的刀片入水後,裸露的部分迅速冷卻,但覆土部分的溫度變化不是很明顯,導致與裸露部分硬度不同。這樣可以精確控制刀桿不同部位的不同冷卻速度,冷卻速度與硬度成正比,與韌性成反比。
另外,百煉鋼技術是人們在制作器皿時有意識地增加折鍛次數。壹塊鋼往往需要打,需要燒,反復多次,甚至上百次。鋼的質量大大提高,因為含碳量更多,組織更細,成分更均勻。
包鋼技術是對鋼鐵深入研究和了解後發明的制刀技術。主要方法是在V形硬質高碳鋼中夾入軟質低碳鋼;夾鋼就是在兩層低碳鋼中間夾壹層高碳鋼。這兩項技術都體現了“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基本理念,使得鋼刀具有極佳的韌性。由此,唐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劍之壹。
當然,在材料方面,唐朝的中國人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鋼材——被稱為大馬士革鋼(當時稱為熟鐵)的印度簡自豪鋼,受到中國刀工的青睞,成為高級鋼刀的必備原料,平均價格比普通高級鋼刀高出3倍。
在上述工藝下制作的橫刀,在唐代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既能走又能騎。分為雙手握拍和單手握拍兩種。形制仍繼承漢代環首刀的直刃,但去掉了漢代的環首形制。實戰中基本是單手橫刀,雙手刀壹般用於禮儀用途。高級橫柄用木夾包裹鐵莖,用鋼絲繩纏繞,刀首用金屬飾品包裹。劍柄和劍鞘鑲金鑲玉,裝飾華麗,體現了唐代典雅、隆重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