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明清時期的嗩吶是什麽樣的?

明清時期的嗩吶是什麽樣的?

嗩吶的中低音豪放渾厚,各種技巧都很好彈,很有表現力。由於其緊張和尖銳的高音區,在樂隊中應謹慎使用。

明清時期,嗩吶流行於中國20多個民族,在不同的流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漢族有很多名字,比如嗩吶、迪達、海迪、號角、紀娜、烏拉瓦、暖子、梨花。維吾爾族人稱之為“景陽谷”,黎族人稱之為“莫紅”、“白來”、“宰乃”、“薩拉”,蒙古族稱之為“依什庫爾”、“那仁依舒格”。

明清傳統嗩吶管有八個孔,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和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壓,控制音高。發音方式是將蘆笛含在口中,用力吹氣振動發聲。經過木管和金屬碗的振動放大,就成了嗩吶的聲音。

明清嗩吶按音域和樂器大小可分為小嗩吶、普通高音嗩吶和大嗩吶,但其中又可分為各種調性嗩吶。所謂調性,是指雲下三孔放出時所吹的聲音。壹般來說,明清傳統嗩吶常見的音域是17度,這是以常用的高音嗩吶來說的。它的音域從低音到高音。

清朝康乾年間,人們對嗩吶進行了改良,稱之為鍵盤嗩吶,壹般可分為鍵盤加高音嗩吶、鍵盤加中音嗩吶、鍵盤加中音嗩吶、鍵盤加低音嗩吶等。,特點是增加了按鍵和半音孔來增加聲音。因為地區不同,廠家不同,所以壓孔的形狀和方式也不壹樣。對於常見的鍵控中音嗩吶,常見的音域壹般是18度。

嗩吶的壹大特點是可以用嘴控制哨聲做出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以及各種技法的運用,這壹方面使得嗩吶的音高控制非常困難,另壹方面又使其音色音量變化很大,並且可以借助音高控制發出完美的滑音,使嗩吶成為壹種表現力非常強的樂器。

嗩吶是中國明清以來頻繁使用的民間樂器,它的出現通常伴隨著戲劇。嗩吶被用於許多中國戲曲的伴奏,尤其是在中國北方和西南地區,在清朝中期以後開始流行的雲京劇和徽劇中的少數劇種也使用嗩吶。

嗩吶表演作為壹種民間藝術,能夠經久不衰,逐漸從過去的地攤走向舞臺,從野外走向室內,從民間藝術走向高等音樂院校,乃至走向世界,成為深受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喜愛的器樂藝術。

  • 上一篇:古代禮儀書籍
  • 下一篇:在奧運會時,為什麽會有傳遞“聖火”的傳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