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商業利潤的生產過程

商業利潤的生產過程

首先,把商業盈利看成是單純加價的結果,是壹種錯覺。商業利潤是商品的銷售價格和購買價格之間的差額,但這個差額並不構成商業利潤的全部,因為它的壹部分必須用來補償商業資本家支付的純流通費用。這裏為了研究的方便,暫時撇開補償純流通費用的部分,假設這部分余額全部構成商業利潤。

就產業資本家而言,商品的銷售價格和生產要素的購買價格的差額等於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它的成本價的差額,或者,就社會總資本而言,等於商品的價值和資本家花在商品上的成本價的差額。“這種差別歸結為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總量超過物化在商品中的支付動量的差別”,即工業利潤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而商業資本家則局限於流通領域。他們不能創造價值,只能實現價值。因此,商業利潤只能在商品的進價和賣價之間的差額中形成,即增加進價後賣出。但是,通過提價實現商業盈利只是壹種假象。如果把假象當成本質,就會誤認為商業利潤是廉價買貨高價賣的結果。

其次,商業利潤不是簡單漲價就能實現的。(1)最初假定產業資本家按照商品的生產價格或價值賣給商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再以高於商品生產價格或價值的價格出售,以獲得商業利潤。這種情況實際上是違背價值規律和生產價格規律要求的,是不合理的。(2)最初假設各部門之間的競爭使得利潤平均化。當時把商業資本放在壹邊,就是假設商品資本不參與利潤平均。事實上,隨著商品資本的獨立形式,即商業資本的出現,它獨立地執行資本的職能,也要求平均利潤。因為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參與了利潤的均分,所以有必要揭示商業利潤從何而來的秘密。

第三,商業資本獲取商業利潤的關鍵在於商業資本參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馬克思通過壹個例子說明,由於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都參與了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都想獲得平均利潤,所以產業資本家就按照成本價加上產業利潤的價格,即低於生產價格的價格,把商品賣給商業資本家。然後,商業資本家根據商品的價值或生產價格出售商品,從而獲得商業利潤。

第三,由於商業資本參與了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在更精確的意義上進壹步明確了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概念。單獨考察產業資本運動時,平均利潤由總生產資本生產的總利潤決定,生產價格等於成本價加上平均利潤。由於商業資本參與了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所以平均利潤是由總生產資本加總商業資本之和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總利潤之比決定的。相應地,商品的實際生產價格等於成本價+工業利潤+商業利潤。馬克思指出:“我們將在剛才解釋的更精確的意義上使用生產價格這個術語。”所謂比較準確的生產價格,是指工業部門的生產價格,等於成本價+工業利潤。成本價+工業利潤+商業利潤馬克思稱之為實際生產價格,或者說,“商品的實際價格=商品的生產價格+商業利潤。”這樣,“產業資本家的利潤等於商品的生產價格超過其成本價的余額”,“商業利潤等於商品的銷售價格超過其生產價格”。商業資本家能夠取得商業利潤,是因為產業資本家沒有在商品價格中實現全部剩余價值或利潤,而是把壹部分轉移給商業資本家。可見,商業資本家雖然不生產剩余價值,卻參與了剩余價值的分配。

  • 上一篇:雙色球中獎順序錯位,還能算中獎嗎?
  • 下一篇:基諾山寨是幾個A景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