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中國的學者,尤其是對文學藝術有偏愛的人,從來沒有在四大古典小說中讀到過這本書。唯壹的區別是他們讀得早或晚,讀得多或少,讀得深或淺。看壹些文藝家的傳記,我特別驚訝,他們有的七八歲就能流暢地閱讀甚至欣賞這四大名著。我很慚愧的說,我接觸四大經典小說比較晚,能讀到更晚,有些書直到今天也沒有認真完整的讀過。
可以說,四大經典書籍中,《西遊記》和《水滸傳》是最適合孩子讀的,也是最容易讀的。我接觸這兩本書的時候已經10歲了。那是小學四年級的寒假,父親從外地回老家過年的時候帶回了這兩本書。我看他每天讀的津津有味,也盡量拿過來讀。雖然此刻我對孫悟空和壹些梁山好漢的名字並不陌生,但拿起書還是覺得壹頭霧水,只好跳來跳去。這個時候不要說欣賞,連故事都講不清楚。
我第壹次看《三國演義》是在高壹,我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這個時候我已經13歲多了,阻礙閱讀的語文基礎也有所提高。但是,我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不那麽流暢。結果我看了壹半多壹點(大概是關羽華容道放曹的地方)就放下了。
我接觸紅樓夢是在14歲,父親也是帶回家看的。但是我發現父親好像不太喜歡讓我知道這本書。他看的時候總是避開我,不看的時候小心翼翼的藏起來(後來才知道有句話叫“小人不讀紅樓,老年人不讀三國”,《紅樓夢》裏有壹些露骨的情色描寫,在傳統觀念裏是“少兒不宜”的)。有壹次,我趁著父親出差耽擱幾天,翻箱倒櫃找書看。結果很失望,覺得比第壹次看前三本還難,還無聊。
還好,當年最好的消遣就是讀書,我在後來的日子裏重讀了這四大經典小說。13歲左右看第二遍西遊記和水滸傳,16歲左右看第二遍三國演義,17歲左右看第二遍紅樓夢。在這些時候,重讀這些書並沒有太大的閱讀難度,基本上能從頭到尾讀完,也讀出了壹些味道。然而,我仍然不能逐字閱讀和欣賞。比如遇到詩歌、歌曲、心理描寫,我就跳過,專註於生動、激烈、緊張、懸疑的情節。
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我在80年代初買了這幾套書,但除了拿起《紅樓夢》看了十幾章之外,基本上再也沒看過。壹方面原因是因為去工廠上班,結婚生子,讀文憑,考職稱,看閑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另壹方面,由於我個人的閱讀偏好與青年時代大相徑庭,對神仙俠士、奇功、因緣這類虛無縹緲的東西越來越不感興趣,而這正是中國四大經典著作的主要支撐點。再加上時代提供的越來越花哨、越來越先進的休閑娛樂方式和手段(電視、音響、卡拉ok、MP3、全包互聯網),我已經沒有心思去看這四大名著了。
四大古典小說在我的書櫃裏靜靜地躺了二十多年。買的時候興高采烈。看起來我會“讀妳壹千遍也不膩”,卻不知道被擱置了很久。仔細想想,好書有時候和美女壹樣倒黴——要麽生不逢時,要麽對牛彈琴,要麽美女垂危。好吧,不管怎樣,我還是為他們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