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對許多結論有了新的看法。最近無意中回顧了四大民間傳說故事,突然覺得在愛情美麗的面紗下隱藏著壹些不光彩的事情。
縱觀四個故事,女主角的形象是明亮的、光芒四射的,而男主角的形象是平庸的、模糊的。比如《孟姜女》中,第壹英雄萬喜良只在開頭出現,給觀眾留下“知書善解人意,眉清目秀”的印象;剩下的是女壹號孟姜女的表演。“歷盡艱辛,千裏尋夫,移師長城哭尋夫屍,最後跳河殉難”充分展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
《白蛇傳》是最受歡迎的版本。女壹號白蛇為了守護愛情,冒著生命危險“偷仙草,戰大海,淹金山寺”;第壹個主人公徐賢心軟,對愛情不夠堅定,甚至有點奸詐。
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山伯在他的愛情面前受阻,他只是在絕望和沮喪中死去。祝英臺選擇為他的愛人而死,表達了他對愛情的忠誠。
《牛郎織女》中,四個故事稍微為主人公保存了壹些形象。牛郎在愛情和家庭被破壞的時候可以抗爭,但最後只是壹個妥協的結果。
當我第壹次註意到這個規則時,我真的很困惑。要知道,在古代,寫作幾乎是男人的權利。為什麽他們在創作的時候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我甚至懷疑這四個故事是女人寫的。然後我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從故事的結局來看,基本上是女人為男人做出了無條件的犧牲。這符合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女人要忠於自己的內心,遵守三德。看來這四個故事都是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但男女自由戀愛與父母媒妁的封建禮教背道而馳,所以不可能是主流意識形態的產物。
重新審視這四個故事,我們會發現壹個有趣的規律。女主角自身條件遠比男主角優越。孟姜女至少是富裕的,萬喜良是落魄的學者。白娘子仙氣強大,屬於女強人類型。另壹方面,徐賢是壹個吃軟飯的學者。梁山伯是壹位學者,而祝英臺是壹位富婆。牛郎是貧農和中農,織女是王太後的孫女,屬於高倩的子孫。可能有人會說這是違背封建門第觀念的,但是為什麽沒有男主角優於女主角的故事,女主角卻總是幫助男主角。看壹看主人公的構成,妳會豁然開朗。四個人中有三個是學者。這恰恰反映了封建社會底層文人對現狀的不滿。這些文人從小受聖人影響,“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喝了幾天墨水,他們覺得自己高人壹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以為只要等待,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就會自動找上門來。當妳在現實中遇到斷然拒絕時,妳會拿起自己的武器,用文字描述,表達對現狀的不滿,取得精神上的勝利,然後繼續做春秋大夢。
所以,四大民間故事骨子裏所表達的,其實是古代文人不勞而獲的思想,革命極其有限,但人們卻被其中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沒有註意到澆灌這些愛情之花的思想肥料中摻雜著不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