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有名的山民吳麗珍,就住在蒙山腳下。在《四川通誌》中有40條記載:“漢代名山縣西蒙山坎羅吉創始人吳立真,作耕人之旅,種茶。”吳麗珍父親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公雞破曉,他就拿著工具,爬上樹冠,割草拾柴,換米為生,給媽媽治病。有壹天,吳麗珍撿柴火,渴得嘴裏火辣辣的。他抓了壹把“常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嘴裏慢慢咀嚼。他的口渴漸漸停止,睡意漸漸消失,精神倍增,頗為奇怪。我又摘了壹些帶回家用開水沖泡給我媽喝。成功了。吃了幾天,病情好轉,喝了壹個多月,身體恢復。村民生病了,他熱情地把葉子泡在水裏給他們喝,效果也很好。可惜這樣的樹不多,長出來的葉子也遠遠不能滿足救命的需要。他決心種植更多的茶樹。
為了采摘茶籽,吳麗珍跑遍了三十八座蒙山。他把茶籽帶回家,摻上沙子放在籃子裏,蓋上稻草,這樣茶籽就不會發黴受凍。為了選擇播撒茶籽的地方,吳麗珍越過山頂,分析了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得出蒙頂五峰(今黃茶園)和嶺腳灣之間的地區最適合茶樹生長的結論。這裏雨量充沛,土壤厚實,終年雲霧繚繞,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物質極其豐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藝,蒙山茶品質獨特,在中國茶史上獨樹壹幟,經久不衰。
為了種茶,吳麗珍在荒山裏搭棚蓋房,打井取水,開墾荒地,種茶籽,管理茶園,傾註了全部的身心。可想而知,吳麗珍敢為天下先經歷了多少磨難和失敗。好事多磨。吳麗珍用勤勞和智慧澆灌著翠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麗珍將茶葉煮成湯,布施鄰裏,造福人間。許多人擺脫了疾病,許多人保持健康。他以種茶為民的精神,書寫了中國人最早的茶史。
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傳說吳麗珍的執著感動了青衣河神的女兒。她來到蒙山,願意嫁給吳麗珍幫忙種茶。他們選擇了7株長勢最好的植物留在5個山峰之間,其余的移植到菱角彎裏。很快,王太後就頒布了人神合壹的法令,違反了天條,命令他們盡快回宮,否則將和吳麗珍壹起受到嚴懲。茶姑與吳麗珍情深,不願離去,卻又怕傷害吳,將披肩拋向天空,化為煙雲,以茶籠之,將自己化為山峰,後人將之命名為玉女山。
茶姨離開了吳麗珍。他把痛苦埋在心裏,把全部的愛都投入到了蒙頂茶的種植和經營上。七棵茶樹,蒼翠繁茂,不同尋常,菱角彎茶也長勢喜人。但由於過度勞累,吳麗珍瘦了很多。恰逢玄女來到蒙山九天。他聽到的是百姓對吳麗珍的稱贊,看到的是郁郁蔥蔥的茶樹。於是對武朔說:“妳晚上不用熬夜了。我會再送妳壹個守護神。”手指壹點,面前的兩個大石頭袋變成了兩只老虎,說:“妳壹定要小心看守茶園。”兩只白虎爬在地上點頭。就這樣,人們在白天看到了兩個大石頭袋。如果晚上看它們,它們會變成兩只斑虎,讓野生動物不敢上前。
吳麗珍培育和推廣的蒙頂茶在唐代受到高度重視。李昭《國史補》載:“風俗以茶為貴,茶名以利眾。劍南有蓋石花,或小方塊,或散蕾;人數第壹。”封建皇室為了吃蒙頂茶,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將蒙頂茶列為貢茶,每年進貢。《元和縣誌》記載:“蒙山在縣城南(西)十裏,今貢茶為蜀中之冠。”蒙頂茶作為皇帝飲酒祭祖的特產,壹直傳承到清朝,1000多年來從未間斷,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宋孝宗於春熙十三年(1186),吳麗珍被封為“滿祿普惠妙計大師”,七仙茶的種植地被命名為“禦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