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壹日是屬於歌手張國榮的忌日
每到4月1日,人們被分成幾波,紀念著自己心中的英雄,愚人節也被抹上悲傷的色彩。
而對於張國榮的懷念已經成了壹種情結,今年更有影迷買斷了他老電影《緣分》,在電影院上映。當哥哥的清純的樣子在大屏上綻放,內心的激動,只有影迷才能體會。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壹種,是喜歡張國榮的人;壹種是除了第壹種之外的其他人。喜歡的,十分喜歡,不喜歡的,則對他男同等身份詬病。其實,那些紛紛揚揚紀念文章的背後,隱秘湧動的是壹種情緒,那是內心暫存的壹些柔軟,那是對現實困境裏的壹點自我的釋放。而張國榮,是被某種情懷莫名其妙的代言了。
水,無形無色,利萬物而不爭。張國榮便是水壹樣的男子。《阿飛正傳》裏說,“有壹種鳥,沒有腳,它只能不停的飛,它落下的時候,就是死亡的時候。”非典的日子裏,愚人的節日裏,這只鳥以飛翔的姿勢落下,如同壹滴水滴入了如墨的海洋。
好像活得純粹的人,都沒有特別好的結果。活得純粹的張國榮跳樓了,活得純粹的海子臥軌了,活得純粹的梵高自戕了,活得純粹的顧城上吊了,活得純粹的王國維投湖了。
人世是大煉獄,是現實主義者的天堂。若不是貼地低到塵埃裏的紮根瘋長,只願做自己的理想主義者恐怕不免失望了。如果又是不肯妥協的完美主義者的話,則絕望得更加慘烈。改變不了世界又不肯改變自己,這個矛盾最後恐怕只有滅了自己才能解決了。
我在張國榮去世後開始關註他,喜歡張國榮的歌,《取暖》、《我》、《似水流年》、《風繼續吹》。喜歡張國榮的電影,《霸王別姬》、《胭脂扣》、《阿飛正傳》。
十多年了,願留在記憶裏的依然生動鮮活。禁不住會想,若是他還在會如何呢?劉德華二胎都可以公布了。同時代的張曼玉也日漸息聲,彼時我們面對日漸老去的老年張國榮,還會這樣心心念念嗎?會不會被宋仲基這樣的小鮮肉給取代了?
所以殘忍地說,死亡是生命最好的保鮮劑。最完美的落幕定格封存了人們對他的愛意,也承載了人們心中對自己對世界的溫存。而讓我難忘的,是他的眼睛。那裏面沒有絕望,沒有憤恨,沒有歡喜,沒有躲避,多數的時候是如水的溫柔。那是他對世界深沈的愛意以及內心本能的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