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壹。在世界藝術領域自成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羽毛、動物、昆蟲、魚類等。有工筆、寫意、勾繪、設色、水墨畫等技法,設色又可分為金碧輝煌、大小青綠色、無骨、潑彩、淡色、淺絳。主要利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勾、點、染、濃、淡、幹、濕、陰、陽、向、回、虛、實、疏、密、空來描繪形象和經營場所;視圖布局,視野開闊,不局限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風、卷軸、畫冊、扇子等畫框形式,輔以傳統裝裱技藝。人物畫從周後期到漢魏六朝逐漸成熟。山川、花卉、鳥獸畫等。直到隋唐才形成獨立的繪畫學科。五代兩宋諸子爭奇鬥艷,水墨畫大行其道,山水畫成為壹大分支。文人畫在宋代有所發展,但到元代達到鼎盛,畫風趨於寫意。明清和近代繼續發展,越來越重視表達思想,暢通心靈。魏晉南北朝、唐代、明清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國畫強調“外教之性,中國之心源”,要求“意為先存筆,畫為盡力”,強調融物,創造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目的。因為書畫同源,又都與骨法、線條的操作密切相關,所以書畫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色。繪畫的工具材料是中國特制的筆、墨、紙、硯、絹。現代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中有所突破和發展。
中國畫分為六大分支,即人物、房屋、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花圃分為十門,即道士門、字門、宮門、扇門、龍魚門、山水門、獸門、花鳥門、朱墨門、菜門。南宋鄧椿的《畫隨》分為八大類(門),即神仙、佛、鬼神、人物傳記、山水、林石、花卉、竹羽、禽獸、蟲魚、房屋、樹木、船車、瓜果、蔬草、小型雜畫。元代東塘《畫鑒》說:“世俗畫師十三支,以山川為始,以界畫為基。”明代陶《降農錄》中的“畫工十三科”有:“佛菩薩、玉帝道觀相、金剛神鬼、羅漢聖僧、風雲龍虎、古人、全山林、花竹羽、野騾禽獸、人用、界畫樓臺、萬物獨尊、農織、雕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