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前置倉的模式主要是“城市分揀中心+社區前置倉”的兩級分布式倉儲體系。每個前置倉都是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總部的中心倉只需要給前置倉供貨。消費者下單後,從附近的前置倉發貨,0.5-1小時內即可送達。線上下單、線下即時配送的生鮮前置倉模式,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減少了生鮮商品損耗,提升了消費體驗,滿足了消費者快速、即時的生鮮購買需求。
生鮮前倉模式與其他生鮮電商模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在約1.5km的住宅區內設立面積約為100㎡的前倉,前倉中轉、租金(倉)、包裝(倉管)、配送(騎手)等運營和環節構成高績效費用,導致生鮮前倉模式的生鮮電商平臺資金鏈持續緊張。以丁咚買菜為例,在2018至2021的三年間,丁咚買菜的績效費用率分別為49.92%、35.68%和36.14%。丁咚買菜的業績成本在上市後略有上升,但整體仍保持穩定。但這也印證了生鮮前置倉的業務增長並不能帶來業績費的降低。
行業代表性企業面臨持續虧損。
生鮮行業價值普遍較低,毛利率也較低,前置倉的績效成本過高,最終導致丁咚的買菜和日常生鮮持續虧損。從財報數據來看,優鮮和丁咚買菜的日營收每年都在增長,但凈虧損也在增長。平臺業務的持續增長並沒有產生規模效應,也沒有停止虧損。反之,越大越虧。
鮮鋒倉還有機會嗎?
——回歸接近目標客戶的正常盈利模式。
生鮮食品非標準化,本土化、個性化明顯,難以形成全國網絡效應。所以生鮮市場的流量獲取比較慢,無法快速形成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如何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流量,是每壹個生鮮電商玩家都應該深思的問題。目前單純依靠資本的力量砸市場,靠補貼吸引消費者,並不能帶來可靠的用戶粘性。無論是每天安排智慧菜場和零售雲商,還是從珠海、滁州、唐山買菜,其實都是為了拉近與目標客戶(壹二線城市的都市白領消費者)的距離,減少無序擴張帶來的長期虧損,回歸盈利的正常商業模式。
——為企業利益轉舵。
該行業的參與者,如每日新鮮食品和丁咚雜貨購物,通過其他方式增加利潤,以減少企業虧損的壓力。
——更多對該行業的研究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鮮電商行業解決方案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