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之祭龍節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之祭龍節

在我國,各地方都有壹些特別的傳統節日,用來慶祝豐收、祭拜神明等。祭龍節是基諾族的主要傳統節日之壹,它又分為祭大龍和祭小龍,是 基諾族文化 不可缺少的壹部分。那麽,祭龍節是怎樣來的?有又怎樣的儀式和習俗呢?壹起來看看吧。

祭大龍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壹般在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日月、動物、植物,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

 阿嫫堯白死後,基諾族悼念了她十三天,現在的“祭大龍”就是從那個時候傳下來的。祭龍這天,全寨人不得外出,寨子裏不許唱歌跳舞,不許大聲嬉鬧,外寨人不得進寨來,違反了這些,就是對基諾始祖阿嫫堯白的不尊敬,就是違反了基諾族的禮俗。

 祭龍的第壹天由卓巴、卓生帶著各家家長在寨外的祭祀房裏舉行祭祀儀式。先在寨邊壹棵固定的大樹上剽壹頭水牛,又在寨外水塘邊上殺壹頭母豬、七頭小豬,殺牛後要把壹截牛尾巴掛在大樹上,將吃掉肉的豬頭骨供在水塘邊上。

 祭龍時,卓巴要宣布禁忌,主要內容是:

 “不參加祭祀者,不遵守禁忌者,在前面摔倒會摔掉下巴骨,在後面跌倒會砸破腦袋,在左邊跌倒會摔斷筋巴骨,在右邊跌倒會跌斷腿,碰見豹子會被豹子吃掉,碰見老虎會被老虎擡走,上樹會摔下來。”

 祭祀後,每家分壹塊肉拿回家,割三塊三指寬、十二公分長的瘦肉烤幹,第二天清晨,把三塊烤幹的牛肉和烤幹的小雞送到長老家。中午,長老家的人在家門口大喊三聲:“哈著哈壹哈、著哈”(意即來吃飯了),各家家長就到長老家吃飯。飯後,長老派人到各戶去收米,派去的人帶著壹只能裝壹斤米的竹筒。各家的米用竹籮裝著,擺在篾桌旁,收米的人到來後就把米裝在竹筒裏,堆得冒尖,然後用竹片左右扒、扒下的米越多,預示當年的收成越好。

 祭龍的三天中,全寨停止壹切生產活動,還要封鎖村寨交通,在寨門口立兩個木樁,禁止壹切人員出寨,外寨人也不得進寨。婦女第壹天禁止出門,違者要受罰。基諾族認為進寨或出寨都是對創世紀祖母阿嫫堯白不尊敬。在這三天裏,男人們在寨裏講故事、講風俗習慣、講生產,老人們做蔑活,婦女們做針線、紡織織布。

 祭祀結束後,各家走出村寨,去察看地裏的莊稼長勢如何,有無災情,能否豐收,察看完畢要把情況向卓巴匯報,檢查時若發現災害,壹般的災害各戶自行祭祀,若遇大災害則要殺白豬舉行全村寨的祭祀活動。

 亞諾寨祭大龍的方法與上述巴奪、巴亞有些不同,他們禁寨三天,即第壹天、第二天和第四天。禁寨日不得下地勞動,第二天則可下地勞動。不剽牛,而是由村寨長老派人拿著壹只雞、壹盅酒、壹升米到普米寨去祭祀神刀。據說這把神刀可以砍斷流水,凡遇久雨洪水泛濫可以祭刀求晴。

 祭小龍是祭大龍之後的第13天舉行。祭祀儀式皆由村寨長老“卓巴”、“卓生”主詩。祭大龍要剽牛,並停止耕作三天,甚至全村人都不得出寨。長老帶壹只雞、壹瓶酒、壹升米到莫羊寨去祭寶刀,傳說那裏有把刀能主宰天氣晴雨,旱時祭刀可祈雨;澇時祭刀能求晴。祭刀時,殺雞後在雞頭上插三根草,然後在火上燒燎,再看雞腿骨上的紋路以辨吉兇。這實際上是“雞蔔”或“骨蔔”。祭小龍的活動要連續搞六天,不幹莊稼活,但男人要上山狩獵,婦女要在家做家務勞動。祭龍的目的,是求當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

  • 上一篇:“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出現在哪個產品的廣告中?
  • 下一篇:熱電偶誤差的主要來源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