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族、毛南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定為廣西傳統節日,放假兩天。其中,“三月三”歌會廣泛流行於壯族地區,尤其是紅水河、左右河流域。每次歌會人數從幾百到幾千甚至上萬不等。
二、春節,壯族的春節從除夕到正月初壹、初二持續三天,但初三到初五仍算春節期間。這是壯族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壹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準備。家家戶戶搞衛生,縫衣縫褲,置辦年貨,貼對聯,做蛋糕,殺豬,包粽子,放鞭炮,穿特別的衣服。春節也是壹個團聚的日子。凡是在外工作的,壹般都會在年三十前回家吃團圓飯。
第三,第壹天的第二天,所有的遊客都必須吃粽子。壯族的粽子是壹種比較高貴的食物。粽子有大有小,大的壹兩斤,小的兩三兩,還有壹種叫“鳳沫”(特大粽子),壹兩斤。
第四,陀螺節,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著名的體育賽事——陀螺節。時間從除夕前兩三天到正月十六,持續半個多月。陀螺,壯語叫“樂將”,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的大如和田柚,重約壹斤,有的小如鵝蛋,有的232。據說從陀螺玩興起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龍端節是雲南省文山市富寧縣及其附近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龍段”(壯語,意為趕壩)是壯語的音譯,意為在寬闊平坦的地方相會。根據傳說,這個節日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它最初是為了紀念1052年4月起義反抗宋朝的民族英雄農的事跡。龍端節已發展成為富寧縣及周邊地區的壯、瑤、苗、彜、漢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互相交換材料,共同慶祝。
六、吃節是廣西龍州縣、憑祥市壯族特有的節日。“吃”在壯語中是“慶祝”的意思。壯族有慶祝春節的傳統。然而,在1894春節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入侵我國邊境。為了打擊侵略者,中青年人奔赴戰場,英勇殺敵,保衛家園。正月三十,出征的將士凱旋而歸。村民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糕,盛情款待,慶祝勝利,補過春節。自此,吃結逐漸形成。節日期間,人們舞獅,玩龍燈,唱歌跳舞,非常熱鬧。
7.拜亞節,雲南富寧縣排隘鎮鎮寧、索烏壹帶的壯族人,每年四月殺牛壹頭、豬兩只、雞四十八條,到拜亞山祭奠壯族婦女拜亞(傳說是儂的母親)。那壹天,男女老少都到場了,禮儀非常隆重。根據傳說,拜亞是壹個壯族村莊的首領。她帶領壯族人民與官兵作戰,失敗後被殺。他們把她葬在了壹座高山的山頂上,並稱之為拜亞山。每年,在拜亞去世的那壹天,壯族人民都要殺牛殺豬來祭奠她。這種壹年壹度的紀念活動從未停止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壹個節日——拜亞節。
八、壯年在壯語裏叫“蔣易”,而春節叫“姜昆”,也就是漢族的節日。壯年時,農歷十二月是壹年的開始,十壹月底是除夕。習慣上稱之為“外壹九九”,意為過二十九(無論月份大小,都是這麽叫的)。那天全村集資買豬,(有的村按戶輪流專門餵豬),宰了社王,祈求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