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居住的那房屋,建築起來不過二三十年,他走的路,是二三十年來經營山林的人們壹步步踏出來的。
? 後來,壹條窄窄的石路引發了馮至的思索,這裏也曾有過人煙嗎?這裏曾有過人煙,在谷內溪水的兩岸旁,現在只有樹木的地帶,曾有有過房屋,只有草的山坡,曾經有過田園。過了許久,才知道,這裏實際上有過村落。七十多年前,壹場浩劫,讓村落衰亡,蕩然無存,只壹些地名仍存活在四鄰山民的口中。
? 這樣以來,這山林就有了不同的風韻,景色有了歷史的負擔,再走過那路,再看到那景色,聽到那聲音,疊加上了許多的想象,歷史上的那村落的,那些村民們的。
馮至走在路上,好像是走著兩條道路:壹條路引他走近山居,另壹條路是引他走到過去。浮想聯翩,感慨萬千。這些感觸積累起來,在心頭發酵醞釀,要化為文字,噴吐而出。怎麽寫呢?從哪寫起呢?寫些什麽呢?寫小說?寫散文?寫詩歌?寫劇本?手頭的材料,適合於寫篇散文吧。文章寫成了,文中,哪些是當時的景色,當時的感觸,那些是他的人生積澱的流露?
山村的歷史,馮至不能研究,也不想用想象來裝飾它。它在這世界裏消亡了,隨著它壹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傳說和故事。沒有方法去追尋它們,只有在草木之間感到壹些它們的余韻。馮至要為它怎樣招魂呢?怎樣寫真呢?就是把激蕩在自己心頭的,那消逝的山村,在心頭讓它復活,和自己的生命聲息相通。通過那些風物,去講述那山村的運命。寫下層層的感知,感觸,感懷,感悟。
壹層是現實,那山,那水,那樹,那草,那菌類,那野狗,那麂廘,那晝夜,那夕陽,那黃昏,那雨季,那山歌,那月光,那秋風,那松濤,它們都曾和人生過聯系,有過故事。壹層是馮至想象的那些曾經的故事傳說人物,壹層是馮至的感悟,關於自然的,關於生命的,關於災難的。在風雨如晦的時代,懸想那曾經的詩意山村,美好自然,傳達出壹種希望。
? 從對自然的感知開始寫起,引出對居住山林的追問遐想,發現山村的經過,了解到的更多信息,心頭從自然風物中去進壹步捕捉那消逝的痕跡,風韻。講述出生命深處,有著意味不盡的關聯。風物的順序,是有個先後的,為什麽是這樣的順序?是否重復?可否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