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時候,每當我犯了錯,我媽就會在竹掃帚上折斷壹根小樹枝,然後在院子裏沖來沖去。記得小時候不聽話調皮的時候,爸爸會板著臉教訓我壹頓。記得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不要反手夾食物,不要把碗放在桌子上,不要嬉笑打鬧;遇到長輩記得打招呼;記得向別人求助,說謝謝,記得坐要像坐,站要像站,等等。這都是我的家規。
我是在媽媽的“嫩枝”和爸爸的“教掌”下長大的,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父母的味道。
每當兒子不講理,哭鬧的時候,妻子都會耐心溫柔的教導和勸導。每當兒子跳起來打架,我都會及時提醒。每當家裏發生事情,出現問題,我都會想起父母曾經說過:問題帶來情緒,情緒不解決問題。
90年代的教育方式無非是“說”和“打”,但在“說”和“打”之間,自然形成了家規家訓。我現在的壹言壹行都是父母反復提醒後的習慣。我現在牢牢記住的,是父母在“嚴教”後的理解。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不同的父母對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對生活的關心也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同。
我見過很多同事的孩子,有的禮貌懂事,有的活潑乖巧,有的正直大膽,有的樂觀開朗。每個孩子都是壹個家庭的結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
比起古人的家規,現代人的思想開放多了,教育孩子的方式自然也豐富多彩,但不變的是我們的精神渴望——讓孩子越來越好的渴望。
我們經歷過的諄諄教誨,理解過的人生道理,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帶來的感悟和經驗,都是我們現在正在執行的“家規”。因為我們是家庭的壹員,因為我們作為長輩在教育別人,因為我們在追求不斷的進步和成長,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每壹次經歷都伴隨著風雨,每壹次成長都包含著悲傷。我們所經歷的、所理解的、所領悟的、所堅持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家訓”,是我們總結人生後的禮物,是人生旅途中的彩虹。
有千萬個家庭,就有千萬個“規矩”。無論什麽樣的家規都是父母的期望,無論他們如何成長,都伴隨著反復的教導。只要他們耐心、用心、細心地堅持教育,壹定會看到家規大放異彩的那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