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而言,國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保存民族文化特色、尊重民族文化價值、保護文化資源和遺產、傳承文化傳統。國家文化安全還可以分為價值觀安全、語言安全、文化資源安全、風俗習慣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文化人才安全等等。國家文化安全是壹種非傳統安全因素,它與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國土安全等傳統安全因素共同構成國家安全體系。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文化傳播的形式、速度和強度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深入。壹些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科技優勢、營銷手段和政治推動,對其他國家進行滲透,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的文化安全。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是壹些國家文化滲透的重要對象,中國文化的發展正受到各種威脅和挑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比如,在意識形態領域,西方壹些敵對勢力壹直沒有放棄“西化”、“分化”中國的企圖,動作頻頻;在文化交流領域,西方文化產品(尤其是影視產品和動漫遊戲)、語言、學術理論和節日習俗沖擊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觀、社會科學和生活方式,文化霸權凸顯。在此背景下,強調“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維護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關鍵是依靠文化建設。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在實踐中,我們需要重點關註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文化創新能力建設。
文化的先進性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證,而強大的文化創新能力是保持文化先進性的基礎。壹個國家的文化創新能力越強,其文化就越先進,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就越小,反之亦然。我們要全面貫徹“兩個壹”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的方針,大力推進文化創新。
2.加快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實力弱,是我國文化話語權不強、文化貿易逆差大、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重要原因。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鼓勵不同社會主體的資本流向文化產業,快速壯大文化產業,實現我國從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產業強國的轉變,讓我國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經受風浪、升級換代,逐步提高國際競爭力。
3.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壹項重要任務,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要著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誤讀、誤解和誤判,創新對外文化交流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展示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