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要求應落實到法治建設中。法治承載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的制度支撐。法律法規要樹立明確的道德導向,弘揚仁義道德,立法、執法、司法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貫穿其中,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要及時將實踐中廣泛認同、成熟可操作的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範,引導全社會尊德向善。要堅持嚴格執法,弘揚真善美,打擊假惡醜。必須堅持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審判懲惡揚善的功能。
要用法治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強相關立法工作,明確對不道德行為的懲戒措施。要依法加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不道德行為的整治。對於誠信缺失突出的,不僅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還要完善守法誠信獎勵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讓人們不能失信。對於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讓違法者受到懲罰,付出代價。
要提高人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為了讓法律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都要相信法律;遵守道德,必須提高全體國民的道德素質。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使人們真誠信仰和尊重憲法法律;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素質。要堅持把普法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讓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擁護者、自覺遵循者和堅定維護者。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和良好風尚的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