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微平臺是微信、微博、微視頻和國防教育平臺。利用網絡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感染力強的優勢,大力發展網絡國防教育,是解決群眾信息來源窄、了解少、需求高的基本途徑。
人武部要主動作為,借用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各班組建立的微信工作群,引導群眾加入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和公共服務網站。
2.利用軍事資源優勢,讓群眾在軍民互動中接受教育。
暢通軍民互動渠道是促進軍民國防觀念整體提升的有效途徑,也是解決人民群眾對國防不了解、不熱情、不自信的重要手段。人民武裝部應當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充分發揮駐軍單位軍事設施、武器裝備和專業人才的獨特優勢。
利用軍事活動日、國防教育日、軍營開放日、重大閱兵日等時機,有計劃地組織幹部、群眾、師生走進軍營、走進戰士,通過觀看軍事匯報演練、參觀軍史館、感受軍營生活等方式,讓群眾見證軍人的血性。
3.用點滴滲透的方式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
註重講國防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說出國防心聲、了解國防動向,向群眾宣傳國防政策和法律法規,是解決國防教育發展中力度不準、滲透力度不夠、普及性差的有效方法。
人武部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頭開展國防教育,調動軍隊專業幹部、退伍軍人、軍人家屬和民兵的積極性,當好國防教育的宣傳員、信息員、解說員,利用工作、日常接觸、送新兵、退伍軍人返鄉、軍人探親等機會,
4、利用重大活動引導群眾參與活動接受教育。
開展主題鮮明的國防教育活動,是激發人民愛國熱情、凝聚民族愛國主義、增強教育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
人武部要充分抓住時機,把國防教育與紀念重大事件和繼承優良傳統的活動結合起來,把黨政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人員、群眾團體和青年學生納入活動範圍,讓大家壹起走進紀念場館、烈士陵園和歷史遺跡。
5、利用國防文化滋養,讓群眾在濃厚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優秀的國防軍事文化深深植根於紅色沃土,蘊含於傳統文化,彰顯於時代精神,堅持把國防教育納入文化建設是增強國防教育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長久之策。
人武部要充分發揮軍事文化的滋養熏陶作用,利用縣委黨校、政務大廳、鎮村文化廣場、社區文化墻、交通要道、商業網點、國防教育基地、民兵訓練基地等場所。
6、利用“九件實事”載體,讓群眾在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強化觀念。
人武部要當好官兵的“家長”,協調有關部門為軍人家庭辦實事、解難事,確保軍人家庭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對象全覆蓋、保障全優先,讓軍人真正得到尊重,全家人都能受益,形成有利於提高國防觀念的次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