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思想內涵?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思想內涵?

有關專家表示,國家調整節假日是保護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方式,有利於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豐富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中國人喜歡節日。春節、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趣味。這些節日承載著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歷代文人反復傳唱。這些節日蘊含著人們特殊的情感內涵和文化價值需求。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說,中國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和諧。其中有對父母長輩的愛,有手足之情,有鄰裏之間的互助,有朋友之間的互助,有對祖先和家鄉的眷戀。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除夕等傳統節日充分體現了這些情感。遺憾的是,由於這幾天不是法定節假日,人們無法充分享受這些節日所蘊含的獨特民族情懷和精神內核。每年年底,我們都能在全國各地的車站看到很多農民工。他們提著大包小包,排著長隊等著坐車回家。無論有票還是沒票,他們都沒有座位,他們的堅持讓人感動。不為別的,就為了回家看看家人,吃頓團圓飯,說說心裏話。馮驥才說:“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們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於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我們的民俗保持了很多這種親和力。雖然它是潛在的,無形的,但它是壹種自發的情緒,在關鍵的時候會在生成中出來,形成壹種無形的力量。”然而,當我們重拾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時,卻發現傳統節日的“味道”往往被“商品狂潮”淹沒。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節日只是為了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很多人拋棄了文化內涵。由於忽視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和精神價值,節日被人為淡化。尤其是近幾年,人們把壹些傳統節日推向市場,民俗成為賣點。很多時候,人們在假期裏往往會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假期。這種失落不是“肚子上的失落”,而是精神上的失落。節日遺產不同於藝術遺產。藝術遺產的傳承人是藝術的傳承人,節日遺產的傳承人是全民。只有廣大人民群眾過好傳統節日,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得到充分滿足,節日的遺產才能傳承下去。傳統節日的回歸具有積極的標本意義。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保護傳統節日,就是保護壹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經意識到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及其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體現了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和對人民傳統習慣的尊重,符合民心,順應民意,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 上一篇:ThinkPadS2Yoga2018如何安裝win10系統
  • 下一篇:ThinkPadS2Yoga2018用u盤重裝win10系統課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